浙江在线7月9日讯(见习记者 祝依凡 通讯员 朱建美 张瑜 金若彤)日前,浙江提出了“民航强省”的目标。计划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打造高能级空港枢纽和现代化航空产业集群,到202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
机场,作为民航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民政部明确新建嘉兴机场命名为嘉兴南湖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更名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
从定位上看,嘉兴南湖机场将成为全国第二个、长三角区域唯一的专业航空货运机场,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则将成为浙江首个建在海岛上的国际机场。
如今,9座已建或在建的机场共同组成全新的浙江民航新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民航产业将如何“飞”得更高?
嘉兴机场,下一个“孟菲斯”?
炎炎夏日,俯瞰嘉兴南湖机场的施工现场,长三角区域唯一的专业航空货运机场正在拔地而起。
仔细看会发现,机场内除了在建设满足民航需求的28个机位的停机坪、跑道、航站楼和机场油库之外,还有一片正在建设的区域,也是这个机场的最大亮点。
“为了满足长三角区域的货运需求,我们的机场定位为‘客货并举,货运为主’。因此,近期规划货机位59个,占地面积831亩。”嘉兴航空枢纽办相关负责人说。
59个货机位是什么概念?先来看一组民航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杭州萧山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为80.9万吨,占全省航空货邮吞吐总量的74%,居省内第一、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第五位。而其拥有的货机位为27个,不及嘉兴南湖机场的二分之一。
嘉兴南湖机场鸟瞰效果图 图源:嘉兴航空枢纽办
成倍增长的规模,也意味着更强的枢纽能级。枢纽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南湖机场目标至2025年建成投用;2035年,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23万吨/年,开通80余个全球航点。
然而,2023年浙江航空货邮吞吐量达109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为何还需要一座专业型的货运机场?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国际航空货运需求量约125万吨,而通过浙江口岸外运的仅有27万吨——货物外流严重。
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标准,航空货运量每提升1%,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国际贸易额增加8%,这块蛋糕不容小觑。
“嘉兴南湖机场的出现,能够弥补浙江缺乏专业货运枢纽的短板,与杭州萧山机场综合性货运枢纽形成互补。”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教授认为,这一机场也是沪杭科创走廊的重要交通节点,对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嘉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这一货运机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枢纽办相关负责人在地图上画了个圈, 3小时地面交通圈覆盖沪杭宁甬等中心城市,3小时飞行圈覆盖国内三大城市群及东亚60%地区,而嘉兴正处于‘几何中心点’上,具有全国领先的通达效率。
正因如此,机场在建设时对标美国的孟菲斯机场,后者凭借着与联邦快递的合作,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嘉兴南湖机场也采用‘专业化枢纽+航空货运航司’组织模式,与圆通达成合作,双向赋能。
舟山,如何向空港发力?
浙江首个建在海岛上的机场,正在走向国际。
从“舟山普陀山机场”到“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的升级,可不仅改个名字那么简单。“从硬件到软件两方面的升级,我们准备了整整5年。”舟山普陀山机场董事长王行跃说。
回顾历史,早在1997年,舟山机场即通航。2018年1月,舟山普陀山机场航空口岸获国务院批复对外开放。2021年,《舟山普陀山机场总体规划修编》获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批复,标志着普陀山机场开始迈入“国际”时代。
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 图源:舟山普陀山机场
这次的升级,也是舟山群岛新区补齐“航空”短板的关键一步。在十四五规划中,舟山明确提出要构建“海陆空立体岛链式综合交通体系”。如今,等到甬舟铁路通车后,悬水而居的舟山将打破交通限制,既能通江达海、深入内陆腹地,也能跨越国界。
“在民航客运需求上,舟山正在打造浙江省国际海岛旅游圈和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与旅游圈,更便捷的交通,也会为舟山文旅带来更多的客流量。”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表示。
同时,在当前浙江提出构建国内国际两大物流循环圈背景下,普陀山机场的升级改造,也进一步提升了“四港联动”的能力。
2019年,浙江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建设方案》,明确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着力推进 “四港”联动发展格局。
随着舟山港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其“海港”的优势显而易见。义甬舟开放大通西延工程的加速,“陆港”一体化发展也在深入。“空港开放以后将与海港、陆港形成有力的互补。舟山的四港联动就更加深入地走向国际化。”王行跃说。
此外,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的另一个发展特色是“航空产业制造基地配套机场”。2017年,舟山普陀山机场波音B737完工和交付中心开工,这也是波音在美国以外设立的首家工厂。
这一制造项目包括飞机销售、内外饰、涂喷等具体内容。由于销售需要机场进行试航、检测乃至进出口通道,舟山普陀山机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欧阳杰认为:“在航空产业上,这一配套机场有利于拓展国际航空器进口业务,推动波音飞机交付中心的尽早产业化和规模化,也有助于浙江省尽早实现‘货达全球’的战略目标。”
“我们计划在8月先开通舟山-香港的航线,一周三班。积累了一些开通国际航线的经验后,再酌情拓展其他的航线。”王行跃表示。
“市市有通用机场”后,如何飞得更高?
如今,9座已建或在建的机场共同组成全新的浙江民航新版图。预计到2025年,浙江将基本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市市有通用机场”的目标。
“想要富,先修路”,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话。然而,有了“路”只是第一步,怎么用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才是需要长远考虑的话题。
以嘉兴南湖机场为例,正因为航空货运的高效,也使得它的价格位于所有运输方式之首。据测算,航空货运的成本是水运的20倍、铁路运输的6倍、公路运输3倍。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用航空运输,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场周边应该聚集什么样的产业。
兰建平认为:“发展临空经济,一方面,本地产业要走高端化的路线,才能适应航空经济时代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要努力引进更多高端制造业在这里集中、集聚、集群发展。”
嘉兴航空枢纽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嘉兴已形成以时尚智造、汽车制造、光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航空再制造、航空器维修等部分产业也在洽谈过程中。
此外,放眼整个长三角,作为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等在建机场全部建成后,只有41座城市的长三角,民航机场总数将达到32座。不少城市如芜湖宣城、扬州泰州、杭州绍兴等是两个城市合用一个机场,届时长三角有望基本实现“市市通机场”。
对此,兰建平也提出,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机场与机场间的协同则显得更为重要。而在浙江的民航版图中,各成员的分工与侧重点其实各不相同。
据3月初浙江省发布的《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除了专注货运的嘉兴和致力于航空产业配套的舟山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定位为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宁波、温州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中小机场则以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为主,方便周边居民出行。
“从产业价值分工角度来讲,区域之间的协作会更加密切。但是,选择不同的产业经济定位,努力形成‘错位发展’格局,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健康、更高效。”兰建平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