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杭州缘何连续8年捧回“大禹鼎” 记者走访乡村寻找答案

字体:
—2024—
09/01
15:54:03
2024-09-01 15:54:0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通讯员 钱梦莹 蔡美兰

  浙江在线9月1日讯(记者 包勇 通讯员 钱梦莹 蔡美兰)近日,杭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金鼎。

  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自2014年起,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每年授予一次。根据规定,累计三年获得“大禹鼎”可授予“大禹鼎”银鼎,累计三年获得“大禹鼎”银鼎可授予“大禹鼎”金鼎。

  2016年以来,杭州市已连续8年获此殊荣。近日,记者走访富阳、桐庐等地,感受治水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变化。

  修复生态,家门口移步换景

  虬曲苍劲的百年古树、以绿篱为界的村民庭院……走进富阳八一村,村里的两个池塘,名为鸳鸯湖,水质清澈,生意盎然,为八一村增添灵气,画龙点睛。

  鸳鸯湖一侧的水幕电影前,已经坐满了不少饭后纳凉的村民。“这东西城市小区里都未必会有呢。”村民吴小牛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指着水幕说,“五水共治”改变了这个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八一村有个绰号叫“光棍村”,这也反映出当时村里缺产业,年轻人往外走,人才又进不来。

  “后来,村里开始发展产业,家家户户的村民,几乎都和造纸厂有关。产业有了,鸳鸯湖黑了。”八一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彬说,由于村里污水横流,群众的生活品质直线下降。

  其实,像八一村这样发生蝶变的村庄还有很多。一直以来,杭州以小微水体治理治理“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通过疏浚清淤、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砌石护岸等措施,还群众一片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乡村生态红利日益彰显。

  随着富阳开始实施传统造纸产业整治提升,2012年,八一村对污染企业进行搬迁,实施的小微水体治理,巧妙的将原有工厂的用水管道改为引水管道,10公里开外的富春江就这样被水引入村里。

  鸳鸯湖 记者 包勇 摄

  “水环境好了,鸳鸯湖有了‘鸳鸯’。”吴彬口中的“鸳鸯”说的是创客中心,目前,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驻,还有多家企业正在洽谈中,包括了医疗、养老、科技等各方面的新兴企业。

  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年食堂、无人超市、健身房、医疗服务中心、“共享菜园”等配套也早已一应俱全,群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流域共治,景色江鲜吸引人

  下午2点,位于富阳区渌渚镇的渌渚江边出现了一批巡江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穿红色马甲的是桐庐县志愿者,而穿黄色马甲的是富阳区志愿者。

  富阳区渌渚镇与桐庐县江南镇隔江相望,渌渚江流经全境,长17.05公里,这也是富阳唯一具有通航能力的河道。

  “这里曾经车来船往,卸下煤炭,运走水泥熟料、砂泥石子,河流也变得浑浊。”渌渚镇新港村村民余磊回忆道,不仅水质,空气污染也严重。

  近年来,借助“五水共治”和美丽河湖创建的契机,渌渚镇先后拆除11家码头、关停12家制砂点和4座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打造沿江绿道和景观节点,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两地志愿者联合巡江 记者 包勇 摄

  目前,渌渚江流域范围内无劣V类水体,沿线溪、塘、沟、渠等各类水域水体洁净,其中新登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渌渚段河道水质全年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渌渚江年平均水质达到Ⅲ类以上。

  “以前因为河道水质,我们村还与对面村斗起了嘴,现在大家心往一起使,共同守护这一江春水。”江南镇志愿者王清说,通过流域共治,市、区、镇、村四级“河长”协同解决富春江和渌渚江涉水问题。

  如今,环境的改善也为老百姓带来了新的致富发展路子。新港村富春江边,陆陆续续开起了十几家“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时令江鲜。

  流域共治模式,在杭州早已全面铺开。比如,西湖区与拱墅区对余杭塘河不断优化共享联动治理机制;钱塘新区、江干区和余杭区联动,对月雅河展开治理。“水是流动的,水不能断,沟通也不能断,通过联合巡河、联合治理、联合保护、联合执法、联合监测,共同保护水环境。”杭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自觉守护,特色活动人气旺

  “洗街啦!喜街啰!”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村老街上,随着声声呐喊,古村石板路两侧的水澳里涌出股股清澈泉水,顺着地势渐渐漫过整条老街,孩子们在老街上打起了水枪。

  “这条街太神奇了,把洞口堵住,老街就满水了,而且这水看着非常干净。”上海游客陈明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翙岗老街,趁着暑假假期的“尾巴”,带孩子来见识一下古人的智慧。

  小朋友们在古街上打水仗 记者 包勇 摄

  翙岗村村民林东光脚在水中做烤肠生意,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上千,看到台面有油渍,他立马用毛巾擦拭干净。

  “老街有几十户商家,如果不自觉保护水环境,游客敢光脚进来?如果污染到地下水环境,游客还回来?”一连两个反问后,林东笑着说,“水给大家带来乐趣,护水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

  “洗街”是翙岗村特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得益于明初刘伯温指导建设的完整地下水系。每年夏天大暑前后,村里时常会用石板闸门将水澳的出水口堵住,使山泉水漫出,达到清洗街面、降温的效果。

  “村里地下水系也非常发达,一条将水引入村内,供人们取水、洗涤之用;另一条引水到村外的谷井,用于灌溉农田。”翙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也对“五水共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古村水系特点,翙岗村将“亲水”理念贯穿在“五水共治”中,通过小微水体治理、“污水零直排”等工作,保护地下水资源。

  “古村水环境保护要特别小心,不仅要考虑到水,还要考虑到古建筑。”杭州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做到雨污分流全覆盖,推行“河长制”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村民“五水共治”意识,从而实现全民治水,治水成果全民共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自2014年起,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每年授予一次。2016年以来,杭州市已连续8年获此殊荣。近日,记者走访富阳、桐庐等地,感受治水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