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5日讯(见习记者 陈卓妤 戴凯霖)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00家以上、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全省更新改造住宅老旧电梯1.5万台、提档升级中小学校食堂800家、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000个……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民生指标,个个振奋人心。
这两天,在浙江省两会代表委员驻地,代表委员们聚焦报告中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细节,踊跃分享建议和思考。
省人大代表、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倪锦锦:
从省级层面策划更大场景的“村越”3.0版
2024年,在浙江,“村字头IP”如雨后春笋般奋力生长。其中,第二届“村越”全网总传播量超12亿次,掀起了全民爱越的新热潮,打开了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新通道,成为越剧文化“现象级”新景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传统戏剧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省人大代表、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倪锦锦说,“今年,我带来的就是《关于支持嵊州传承发展越剧事业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倪锦锦 绍兴人大供图
作为一名越剧从业者,她建议支持将“村越”打造成为全省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从省级层面来策划更大场景的“村越”3.0版,持续推动“村越”破圈成顶流。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人才建设。”对此,倪锦锦深有感触,当前,越剧传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越剧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瓶颈,“和其他传统戏剧一样,学越剧的孩子都是很小就开始练功,最好的花期便是从戏曲学校出来那几年,再去剧团锻炼5至10年,才能够‘冒’出来,‘立’起来。”
倪锦锦也在建议中提到,支持筹建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构建“中高本研”一体化的全链条越剧人才培养体系,让越剧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以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科副科长曹媛:
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体系
根据《2023年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2023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424.0万人,占总人口的21.48%,比上年同期增加95.0万人。总体来看,我省老年人口持续增长。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离不开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到,2025年要新增养老护理、应急救护“双持证”护理员8000人。
这也是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科副科长曹媛的关注重点。她告诉记者,“对老年群体而言,他们更喜欢年轻护理员的服务。但由于工资收入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规划不明晰等原因,年轻养老服务人员流失严重。”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科副科长曹媛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摄
如何更好地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曹媛建议,从提升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入手。
“近年来,许多一线养老护理员都表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尽管为留住养老服务人才,政府出台了各项稳岗补贴政策,但从长远来看,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是对一线养老护理员的最大认可。”她建议,可参照医护职称评定,建立适合养老护理员的职称评价体系,让护理员在工作中看到职业成长的可能,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
“在评审条件设定上,注重养老服务理论水平的同时,突出一线护理实绩,从实践技能和业绩成果两方面进行考察。”曹媛说,在学历上,应打破“唯学历”论,突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专业能力要求上,对各个职称层级可提出平均每年从事一线养老服务、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的工作时数等。
在曹媛看来,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破解人才供给难题,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会更好地统筹人才的配置,完善养老服务功能,以保证老年群体的高质量服务。”
省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街道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莫慧英: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近年来,从城镇到乡村,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环境更美了。
“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后,基本全省每个小区都已落地。但落地后,如何把这一项工作继续做深做实?”1月14日,省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街道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莫慧英告诉记者,政府报告中提到,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高水平生态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她今年带来的建议就是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
省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街道立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莫慧英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莫慧英已经在社区工作了19年。在她看来,垃圾分类虽是小事,但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另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近年来,她亲眼目睹了垃圾分类带来的环境变化,“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行动展开后,放垃圾桶的地方改建成了绿化区域,小区居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加。”
然而,莫慧英发现,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分类意识不够、治理模式不能满足分类要求等现实问题。如何真正让垃圾分类内化为潜意识,升华为自觉行动?
“我建议,可以从宣传教育、执法监督、设施建设与技术升级等多方面强化垃圾分类管理。”莫慧英说,她建议,展开定期消杀,在餐厨垃圾桶中增加破袋器,解决餐厨垃圾中混有塑料袋的问题。建立与垃圾分类产生量相匹配的收运设施体系,实现源头分类减量,降低垃圾运输成本。规范垃圾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开始实行垃圾减量化。探索将垃圾分类纳入信用惩戒体系,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只有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才能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莫慧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