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6日讯(见习记者 陈卓妤)“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工资最好能日结?”“收台服务员,工资184元日结;兼职短视频拍摄,工资500元日结”……2月5日,正月初八,是2025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杭州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迎来了蛇年首批求职者,市场再现需求两旺。
宝妈群体涌入零工市场,居家办公同时兼顾宝宝
“您好,我想来咨询一下适合我的零工工作……”当天上午,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零工市场一开门,工作人员曹玉华就连着接到了两个宝妈的咨询电话。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零工市场,求职者正在选择心仪岗位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走进仓前街道零工市场,可以看到就业咨询台、零工休息区、技能培训室、直播间等多个功能区域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为各类务工人员提供线上线下求职推荐、职业咨询等服务。就业咨询台前,宝妈金女士(化名)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使用“星工驿站”微信小程序寻找零工工作。
“春节期间,我也没有闲着,前几天我还看到平台上正在招募集市固定摊位推广员,在集市中帮忙摆摊,工资是日结的。”金女士笑谈,“集市”零工属于“节日限定”,通常只有春节或者节假日会有,余杭很多企业也会不定时举办集市活动,所以有时也需要“拼手速”。
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带孩子的空余时间也想找个兼职,最好可以居家办公,也能为家里补贴家用。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她已经从“星工驿站”线上平台找到了26个班次的工作,除了摊位推广员,还有如手工穿珠子、逛集市拍视频等,持续工作时长达到119个小时。
另一位宝妈蒋桂林谈到,“我之前也在‘星工驿站’平台报名应聘了“集市逛街商户信息录入专员”,类似于文职工作,一边逛集市,一边帮助企业录入信息。”
“零工市场满足了不同技能水平、不同就业需求的求职人员。目前,餐饮、物流、保洁、手工等行业正在平台上招募零工。”曹玉华介绍,零工市场的求职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宝妈群体。由于需要同时兼顾到宝宝,大部分宝妈群体愿意从事穿珠子、手工编织等可以居家办公的零工工作。针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求职人群,仓前街道零工市场也会开设“空间收纳师”“陪诊师”等技能培训课程。
据了解,近日,省人力社保厅公布浙江省省级零工市场名单,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零工市场等35家市场上榜。1月28至2月4日,累计有443名“星工”在“星工驿站”平台就职兼职岗位,累计产生了1652个班次,平均每个兼职完成了3.7个班次。
住家保洁、住家育婴受欢迎,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
中午,记者在余杭区零工市场门口招聘栏前遇到了两位前来寻找保洁、育婴工作的求职者。由于临近午休时间,两位求职者便在门口坐了下来,与记者聊聊求职故事。
余杭区零工市场门口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我从网上搜索到这家零工市场,想着离自己租的房子近,就来看看有没有育婴的工作。”陈玉腼腆地告诉记者,自己今年20岁,刚在老家读完大专,与男朋友一起来杭州打拼,自己心仪的岗位是住家保洁或住家育婴。
攀谈中,陈玉谈起为何要寻找育婴方面的工作。她直言,自己逛了很多家零工市场,发现市面上年轻的住家育婴师工资都比较高,自己也有在老家带小孩的经验。陈玉小时候,父亲早早就去世了,母亲再婚后,她一边读书,一边带着小自己10岁的弟弟一起长大。“我也算是带过小孩了。我想一边工作,一边把初级育婴师资格证考了……”
一旁的王大姐(化名)听后,眼眶微微湿润,还没等陈玉把话说完,她就连声感叹道:“孩子,保洁这个工作你千万不要想了!你还年轻,保洁这么累,你一定多看看育婴或者其他工作,要多去闯一闯!”
王大姐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已经45岁,孩子们都出去工作了,只留自己一个人在家。“当了20年的家庭主妇,我也想找点事情做,只会打扫家,我就出来看看有没有保洁工作。”
正午的阳光洒在余杭区零工市场门口的空地上,有点暖春的味道。陈玉和王大姐加上了联系方式,约定一起再去找找属于她们的“机会”。
从“打工人”到“小老板”,“我想招工,包吃包住!”
下午2:30,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内,前来找工作的求职者早已将内部停车场停满。记者观察到,停车场登记表中,一个上午就已经有超过20名求职者登记并进入停车场,登记表中,“事项”一栏填满了“找工作”三个大字。
“收台服务员、兼职主播、棋牌服务员……”进入市场,琳琅满目的招工启示,让人看花了眼。身着黑色夹克的罗洪在“海鲜加工员”的招工启示前,站了许久。
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正在寻找心仪岗位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罗洪告诉记者,自己的海鲜店后天就要正式开门了,这次来是来招工的,“我是第一次开店,不知道找个‘帮工’需要开多少的工资。今天我走了几个大市场,心里也有了一个合理的定价。”罗洪透露,自己想找一名帮工,帮忙打理自己的海鲜加工店,一个月工资5500元,包吃包住。
为了创业,罗洪把家里人从老家江西接到杭州,与亲戚一起在拱宸桥附近合开了一家海鲜店,为附近的餐厅供货。从“打工人”到“小老板”,5年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不少“回头客”。他计划过完这个年,就自己独立开店。罗洪自豪地告诉记者,就在前几个月,他的海鲜店迎来了“熏鱼”进货热,挣了不少钱,也让他更有信心。
“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多挣点钱,让家里人在杭州稳定下来。”罗洪看着人力资源市场里来来往往的人,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似乎看到了美好生活就在前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