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骐强正在切钢轨 记者 祝依凡 摄
浙江在线7月24日讯(记者 祝依凡 通讯员 董琼燕)眼下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当大家纷纷想走进室内避暑时,在杭州上城区七堡附近的七堡车辆段内,有一群人正围着“火星子”作业。
杭港地铁轨道维修技术员郭骐强就是其中之一。7月23日,记者跟随他走进七堡车辆段维修班的工作现场,记录汗水与火花齐飞的现场“烤”验。
“到了夏天,这些钢轨经过太阳暴晒后表面有近60度,再加上室外闷热的天气和切割时飞溅出来的火花,我衣服一天就要换好几套。”见到郭骐强时,他刚刚完成一根长达25米的钢轨切割后,头发和工作服已经全部湿透。
地铁1号线是杭州的交通大动脉。据测算,一辆地铁约重120吨,车厢下的每根钢轨每天至少要与载满乘客的列车摩擦230次。暑运期间客流增加,钢轨承载的压力变大,更容易出现疲劳伤损,钢轨维修替换的工作量也会日渐增大。
上午,维修班的任务是切割出两根12.62米和19.97米的钢轨。内燃切割机、龙门吊、滑轮、吊葫芦……在开始切割前,需要7个人将这些近20件、总重量达200多斤的工具拉到施工现场,此时不少维修工的额头都已经冒出了汗珠。
到了现场,还要做不少准备工作。想要移动钢轨这个“大家伙”可不容易,一米钢轨重120斤,25米的新钢轨就是3000斤。第一步,先要把钢轨通过龙门吊“吊”至平地。“这个环节主要靠配合,钢轨很长很重,需要前后端2台龙门吊一起用力。”本次施工主管傅子杰介绍。
太阳下,两名维修工握着发烫的铁链,2名握住龙门吊的把手,喊着“一、二、……一、二、……”凭借多年的经验与默契,仅用了3分钟,钢轨就被抬到了平地上空。此时,另外几名维修工赶忙拿出垫木垫在钢轨下,保证其平稳落地。
才过去几分钟,穿着长袖长裤的工人们,衣服上就开始渗出汗水。“别动了啊!我要量长度了。”杭港地铁轨道现场管理工程师张怀志蹲在钢轨面前喊道,只见他将卷尺贴在滚烫的钢轨上,一边看着数字,一边嘴里念念有词:“12620毫米……”
工程师张怀志正在测量切割点 记者 祝依凡 摄
汗从他的额头前滑落,滴在了面前的钢轨上,以毫米来记的长度让他在卷尺上看花了眼:“天太热了,刚蹲下眼前一黑一黑的。钢轨就是‘重达千斤,毫米来计’,不然就卡不上轨道了。”
确定完切割点后,重头戏就开始了。郭骐强往脸上戴好防护面罩,腿上套一层隔热护具,提着切割机对准了切割线。“锯轨的时候要把握好锯轨机的转速,以免钢轨热胀冷缩卡住锯片。”作业开始后,现场响起一阵轰鸣声,瞬间火光四溅。
越是靠近作业中心,温度越高。扑面而来的热气,让郭骐强的身上汗如雨下。大约2分钟左右,钢轨就被一分为二,切割面十分光滑。“你看这个隔热护具,被高温炙烤的发黑,如果不用这个,高温容易把脚烫伤。”他一边抹着汗一边说。
维修工正在调整切割机的角度 记者 祝依凡 摄
正在休息的郭骐强 记者 祝依凡 摄
切钢轨,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工程师张怀志说:“这些现场的维修工,起码要培养1-2年,不然都不敢让他们上手操作。一个不留心就会爆片,或者烫伤,搬动这些钢轨万一压到,就会出大事。”
为保障地铁运行安全,这批维修工们晚上还会去到不同的站点区间进行线路巡查、保养,一晚上万步不成问题。“保障行车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张怀志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