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说,一个真改!这两天,深圳街头的“卷尺哥”火了,他随身带一把卷尺,走路不看风景,专盯路不平、树挡道、井盖松,两年拍了上千条视频,每条几乎都能“秒”请来市政整改:头天说树挡路,第二天树挪走;刚量出天桥坡道48厘米太窄,几天后直接拓宽到70厘米,还贴心加了防滑条。
据第一现场的消息,10月20日,他在深圳盐田区深盐路和东海路交叉口,发现了路面坑坑洼洼,斑马线也磨得快看不见了。没过多久,官方立马回应了:说这儿早就列进改造计划了,第二天就动工,铺更结实的混凝土,一个月就能完工。
于是就在今早,有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发现路面上已有工作人员开始修缮了。
这效率,简直是“魔法”。网友笑称他是“深圳多管局局长”,市政部门成了他“最铁杆的追更粉丝”。这看似调侃的背后,藏着一个城市治理的暖心答案:市民的“挑刺”,成了城市的“听劝”;群众的“吐槽”,变成了政府的“行动”。
有人说“卷尺哥”到底什么来头?他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是个普通上班族。他从去年开始,用上下班时间走街串巷,专找那些城市里“不起眼”的毛病:松动的井盖、狭窄的坡道、挡道的绿植……每一处问题,他都用卷尺量出数据,拍成视频发上网。视频里记录的不仅是城市肌理的细微伤痕,更是一个普通人的主人翁精神。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小问题”从未石沉大海。市政部门几乎“零时差”响应,有网友甚至调侃:“深圳工程队上班第一件事,是刷‘卷尺哥’视频看看今天修啥。”
这可不是“指哪儿打哪儿”的偶然,而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常态。深圳市政把社交平台当成了“民声采集器”,不走形式、不摆架子,而是真听、真改、真落实。百姓手里有卷尺,心里有杆秤,你把他当“自己人”,他就把你当“贴心人”。
我们为“卷尺哥”点赞,更要为珍惜“卷尺哥”的城市鼓掌。期待更多城市能拥有这样的“听劝力”,让生活中的烦恼越来越少,让城市里的美好越来越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