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湾区“浙”样打造
2018年5月28日,浙江省发改委对外披露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时隔一年,浙江省大湾区进展如何?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4000万人居住,囊括全省87%的经济总量,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一直凝聚着人们的目光。
2018年5月28日,浙江省发改委对外披露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时隔一年,浙江省大湾区进展如何?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规划: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与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湾区相比,虽然目前浙江省大湾区在经济总量、人口与产业聚集程度、国际贸易水平、创新资源储备、城市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但浙江发展湾区经济仍具有其独特优势,如滨海临湾的区位优势,先行布局的政策优势、以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优势、全球活跃的民营经济优势。
“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融合创新,加快大湾区金融科技的迭代发展及其新金融的衍生壮大。”
“大湾区率先全面开展5G商用、完成IPv6网络改造并实现规模部署,三网融合全面推广。”
“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
翻阅方案,新技术、新模式随处可见。“浙江大湾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世界级的大湾区。这个‘世界级’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为支撑,探索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构建湾区发展新模式。
以城市大脑为重点的“数字湾区”建设工程为例,其目标思路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大湾区率先全面开展5G商用、完成IPv6网络改造并实现规模部署,三网融合全面推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光纤宽带用户率超过93%,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超过60Tbps。率先建成杭州城区一体覆盖的“城市大脑”,基本建成“数字湾区”。
未来,浙江省大湾区将成为国内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先行地和试验田。
规划建设大湾区,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浙江行动,是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举措。
2019年是全面推进实施大湾区各项目标任务的“建设年”。融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科创平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油气贸易中心、金融港湾、现代物流体系、数字湾区、未来社区、智慧海洋、生态海岸带建设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将引领浙江省大湾区建设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科创走廊和产业新区的布局,也将充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三大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为重点的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工程,主要依托三大科创走廊的纽带和平台优势,加大重大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的投入,补齐科创短板,强化区域协同创新。
今年,浙江省将全力推动之江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试验装置;推进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西湖大学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重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做强宁波材料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达摩院。
到2022年,浙江省将建成10至15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亩均效益”综合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