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喜迎二十大 寻迹浙江#一句稍稍提高嗓音的提醒

字体:
2022-09-01 11:27:54 来源:天目新闻

  编者按:翻开《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这本书,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浸润着真理的伟力、奋进的力量。天目新闻推出“喜迎二十大寻迹浙江”系列短视频报道,记者循着《习近平浙江足迹》,重访之江大地上总书记关心指导过的一批标志性地方(单位),与当时的亲历者、见证者一道,忆当年、谈变化、话发展。

  跨湖桥遗址,前后共经历三次考古发掘工作。第一次发掘时,碳十四测年代数据测定便得出“距今8000年左右”的结果,震惊考古界。第三次发掘时,出土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之一,惊艳世人。2004年12月,“跨湖桥文化”被正式命名。

  2005年4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调研。彼时独木舟的保护条件较为简陋,一个大帐篷和一台恒温恒湿空调,将其原址所处的野外环境变为室内环境。当天,时任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作为讲解员,陪同习近平走过临时铺设的木板,来到独木舟一侧进行拍摄。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记者们为了寻求最佳拍摄角度绕到了对面,踏进了遗址区。“当时,总书记立刻注意到了,对记者们说‘文物保护是大事,拍照是小事’”,这句稍稍提高嗓音的提醒,深深烙在施加农的脑海中,“总书记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这么强,我真的深受教育!”

  同年11月,跨湖桥遗址陈列馆动工。2006年4月14日,习近平在萧山考察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筹备工作期间,再度调研了跨湖桥遗址。这一次,习近平依旧非常专注地端详着每一件文物。“当时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15分钟,没想到总书记还是看得这么细致,工作人员只好时不时拉我衣袖提醒我”,习近平第二次调研跨湖桥遗址的情形,再次给施加农带去巨大的触动,“总书记对一个遗址的关注度那么高,可见他对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的重视,是真正放在心上啊!”据施加农回忆,习近平在参观完之后嘱咐道,要好好研究跨湖桥遗址,把它发扬光大。

  这句嘱托,每一位参与跨湖桥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工作者,都努力践行着。2009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吴健担任该馆主持工作。吴健表示文物保护若要求“精密”,数字化手段必然少不了。目前,在独木舟所在的遗址厅,共安装了17项数字化监测设备,传感采集点达47个。实时采集数据包括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地下水位,土壤盐分等。这些数字化手段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独木舟遗址原址保护四项工程(即跨湖桥遗址独木舟疏干排水地质工程、跨湖桥土遗址加固工程、独木舟及木构件的脱盐脱水工程、有害微生物的防治工程)是否起效。如今,独木舟安然地躺在遗址厅中的“豪华”玻璃房,被全方位保护起来的同时,也能够全方位向观众展示。

  当下,跨湖桥遗址文保工作者们的任务,更多地是维护独木舟及其他文物的现有状态。2016年进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的俞博雅,是一位“90后”,她深谙这份工作的使命,也深知这份工作的繁复,“正是我们这些日常的琐碎的工作,能够让后代看到这些文物,了解这段历史。”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庞舒青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