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宁海一所超级“种质学院”开张看—— 一只蛏子背后的种业雄心

字体:
—2023—
03/20
07:16:51
2023-03-20 07:16:5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醉 竺佳 共享联盟·宁海 蒋攀 仇丹娅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记者 陈醉 竺佳 共享联盟·宁海 蒋攀 仇丹娅)这两天,浙东小县宁海因为一所超级“种质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的开张,引来全国多位“水产芯”领域的泰斗。

  比如,在全球率先破解扇贝基因密码、作为首席专家“入主”研究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团队中还有十余位院士及教授。“大拿”这么多,小县研究院起点很高。

  透过名单,雄心可见。

  去年,宁海刚刚凭借水稻制种这张王牌完成“置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制种大县。而今,这个制种“一哥”又在水产种业板块出重招,意图很明显:对标国家队,做强“水产芯”。

  是什么给了小县“向上看”的底气和决心?小县育种大计又藏着怎样的发展逻辑?

  是缺口,也是风口

  种子是农业“芯片”。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北方站着“蓝色种都”青岛,狂飙3年后达成80亿元水产产值的目标;南方则站着“南繁硅谷”海南,手握数十亿种苗产值。浙江则处在这条海岸线的中间位置。

  若论水产苗种实力,浙江仅次于山东、广东两省。但对浙江来说,无论是建设“海洋大省”,还是耕耘“海上牧场”,南苗、北苗夹击之下,不进则退,这倒逼浙江在“三足鼎立”的赛道上力求“中间”变“中坚”。

  作为养殖业大省,浙江要撑起每年六七百万吨的水产产出,种苗作为刚需本身量就很大。

  以青蟹为例。浙江每年要采购青蟹苗5亿只,仅宁海一地,每年需求量就达2亿只。

  但本地几十万只的育种能力远堵不了缺口,养殖户只能远赴广东、福建等地采买野生蟹苗,可长途跋涉加水土不服,蟹苗成活率只有5%,青蟹产量产值都很“受伤”。

  此外,浙江水产养殖面积不占优势,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水产养殖空间一直在缩减;土地成本飙升也带来养殖成本上浮,这些“弱势”同样存在于养殖大县宁海。

  五年前,宁海海水养殖面积约为19.7万亩,但到今年已缩减至18.4万亩。面积缩减,可“吃海鲜比米饭多”的宁波人需求不减,要继续保障水产业的稳定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种质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粒“蓝色”良种不仅是端稳饭碗的大战略,是海洋战场上的真较量,也是诸如宁海这样的农业大县提档升级绕不开的一环。宁海选择这条赛道高调出征,既在填补缺口,也站上了风口。

  长跑攒家底

  眼下,宁海蛏子销得正俏。

  可很多人不知道,这最好吃的“一口鲜”在育种专家口中叫“甬乐一号”,是地地道道的新品种。

  “甬乐一号”的强项是耐低盐,可以抵御台风洪水冲淡养殖塘水而折损蛏子的风险。

  研发团队整整花了8年时间培育,这过程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优胜劣汰,将种蛏在适当生长期放到低盐环境中,侥幸存活下来的部分再繁育下一代。下一代再去经受同样的严酷考验。

  这样的往复,一般来说需要至少四代,甚至更多,换算成时间则最少需要6年以上,多的长达十几年、几十年。挪威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培育大西洋鲑,美国也在那时开始培育虹鳟。几十年如一日。

  从这个维度看,水产育种是一个“长跑”产业,考验的是当地政府的决心与恒心。

  宁海将在2024年争创全国农业强县,解剖小县农业发展脉络可以发现:“种业”这条主线一直都在,一直都很清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宁海就已提出“种业强县”,此后几十年间陆续实施了“三就一辅”“四自一辅”“四化一供”等一揽子种业工程,将现代种业作为打开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全县18%的水稻田用于制种,育苗水体多达7万立方米。

  照着一张蓝图走到今天,宁海全县现代种业年综合产值逼近5亿元,现代种业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宁波全市第一,2022年增长5.9%。

  这种对于种业的超前探索,放在今天全省甚至全国的赛道上,很“上分”。

  因为无论是辽阔的海涂、延绵的海岸线,还是丰富的鱼虾蟹贝,都是各类种业大县小县共通的“硬件”。而宁海通过种业“长跑”,攒下的116份种质资源、几十项人工繁育技术难关突破、数万份基因图谱留存等家底,才是它能够站上赛道的法宝。

  观察宁海水产种业近几年的大事,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厚积在发力。

  最近,宁海已密集出台《宁海县高质量推进现代种业强县建设的意见》《宁海县现代种业强县建设发展规划》等方案,意在校准站位,对标南苗、北苗这样的国家级平台绘新蓝图,超级“种质学院”的开张正是升级赛道的实招之一。

  制胜关键一招

  站在三门湾畔蛇蟠洋西岸,放眼望去,一条巨龙般的防浪坝,把汹涌的海浪挡在了涂门之外。

  涂门之内,就是蛇蟠涂1000多公顷的广袤土地。而今,这里已是宁海蛇蟠涂现代种业先行区,超级“种质学院”便落子于此。

  超级“种质学院”由浙江万里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与宁海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有意思的是,它将与青岛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一起,协同攻关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科研味足,能级也高。

  作为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科研攻关的确是县域经济最短板的部分。这两年,宁海积极建平台、引“大脑”,借智是不二之选。

  目前,仅在水产种业领域,宁海就已经集聚了两大科研巨头,一个是中国海洋大学领队的超级“种质学院”,另一个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带队的宁海研究中心。

  往“微观”去看,宁海对这两个“大脑”尤其慷慨,像“种质学院”足足占地308亩,有种苗车间、实验室等常规配置,也有配套的企业产业园、示范养殖塘等,这跟普通的研究所很不相同。

  宁海想搭建的,更像是从“论文”到“大地”式的种业综合体,一步步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推进。

  这一招,很接地气。养殖户或许看不懂论文,但研究所解决的却是他们实实在在的问题。

  举个例子,宁海蛏想要“走天下”,可因壳脆受损而死亡的比率高达60%,因此拉高了“走出去”的成本。最近,“种质学院”紧锣密鼓培育的“长街一号”蛏子,目的就是让蛏子壳更硬,让“受伤蛏”比例降到10%以下,这很受养殖户期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宁海的种业综合体,可以说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业;种业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