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温岭这位义工队长 用温柔陪伴让村居老人的生命有温度地谢幕

字体:
—2023—
04/11
06:42:22
2023-04-11 06:42:2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陈栋 通讯员 金云国

  “阿华,我好累,我想睡会儿。”老人平静地躺在床上,用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张金华。

  张金华赶紧把老人枯槁的手拽紧,轻声安慰道:“您别担心,安心睡,我在这陪着你。”

  老人缓缓闭上眼睛,随着气息越来越弱,最终安详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随后,张金华朝着老人的遗体鞠了一躬,红着眼睛帮老人简单整理好遗容,然后开始奔忙张罗起老人的身后事……

  张金华,台州温岭市城南义工服务队的队长,自从他把“临终关怀”纳入了服务队的“业务”范围后,送别村镇上的老人,成了张金华时常要经历的一幕。虽然和过世的老人们没有血亲关联,他却尽心尽责,尽全力陪伴老人们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每位老人都有人生的缺憾,我尝试帮他们给最后的人生画上尽可能圆满的句号。”

  一次暖心相助带来的触动

  对大多人来说,“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甚至觉得不吉利,讳莫如深。

  张金华原先的观念也是如此,聊起过去,他坦言自己胆子小,不敢涉及这个话题,更不敢去面对生命凋零的场景。可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人,如今却成了城南镇上倡导为老人送去“临终关怀”的使者。

  改变张金华的,是一次团队的行动——2012年4月的一天,张金华接到当地林岙村张大爷弟媳的求助电话。80多岁的张大爷没有婚娶,也没有子嗣,年迈的他平日里都是独自生活。随着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张大爷已经无法生活自理,只能由一些亲属抽空过来搭把手。找义工队帮忙,也是无奈之举。“大哥已经大小便失禁,整个屋子里味道比茅厕还难闻,不是我们嫌弃,但真的是生理上受不了,还没靠近就已经吐了。”

  于是张金华就带领几名队员赶到张大爷家里。现场和描述的无异,即便戴上两层口罩,张金华仍被无孔不入的呛鼻臭味刺激得胃里翻腾。

  大伙忍住恶心忙活了半天,总算将张大爷家收拾干净了。张金华还搞来一些鲜花和空气清新剂,减轻房间里的异味,“谢谢你们,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可大哥没人照顾怎么办才好,我们自己家里事情都忙不过来……”

  在了解了张大爷的情况及亲属的难处后,张金华决定接手张大爷接下来的衣食起居问题。义工队的队员分组分工,大家错时过来照顾张大爷。张金华更是基本一天跑足三趟,关心老人的身体情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愿望,尽量提供和满足。

  就这样接力着照顾了21天后,张大爷在张金华和队员们的“宠溺”中,合上了双眼。

  在“送走”老人后,张金华陷入沉思。城南镇有49个村,有很多和张大爷这样的孤寡老人,也有不少老人的子女在外打工,无暇照顾他们,更有一些老人完全丧失行动能力,身边亲属照料不过来。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都比较低,甚至只能在寒冷,孤独以及恐惧中走完余生。

  经过思索,又和队员们开会讨论后,最终张金华拍板:将“临终关怀”工作纳入义工服务队日常工作里的一块服务内容。

  做好老人的“开心果”

  很多事情,实际做起来要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困难的多。

  首先,横亘在义工队员们眼前的难题就是时间上的安排。义工队的工作都是公益性质的,基本所有的成员都是兼职在做,平时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自己安身立命的本职工作上。然而对很多老人的看护,是需要不间断的,尤其是那些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

  张金华说,所以他们每天基本上都要去商讨第二天的陪护安排,什么时间段由谁过去照顾。有时候为了不影响工作,大家都是提早起床,放弃午休,取消夜生活,把一天尽可能多的时间都挤出来,用来照顾老人。

  另外,因为年迈的老人一般都会患有多种老年疾病,说不准啥时候就会发病,这就非常考验照看老人的队员。

  “团队里的主要成员,我都会陆续安排他们去参加一些基础的医疗培训,我自己以前也学过这些技术,也都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队员们,以备不时之需。”在张金华的引领下,队员们不仅可以独立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还能轻松驾驭喂饭、吸痰等常规操作。

  对于“临终关怀”这块工作,张金华平时和队员们聊得最多的便是如何做精做细。不论是绝症晚期还是寿终正寝,老人在生命的最后,都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如何哄老人开心,减轻老人身心上的痛苦,是张金华和队员们在不断摸索的方向。

  每次接手一位老人的“临终关怀”工作前,张金华都会向邻里及亲属了解老人的喜好与禁忌,还有老人比较详细的身体状况及基础疾病。不要认为这些前期工作无足轻重,很多时候,它直接关系到团队接下去“精准服务”的质量。

  “刚开始时就吃过这方面的亏。记得有一次,我们去照顾一位老人,一直都聊得好好的,可聊到老人子女的话题时,老人突然情绪大变,甚至赶我们出门。后来我们才搞清楚,老人和子女间有‘不可触碰’的过去,结果没搞清楚状况的我们揭了老人的伤疤。”原本是想给老人送去欢乐,结果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充分,适得其反地给老人添了堵。

  有了相关教训后,张金华就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遇到喜欢聊革命战争话题的老人,队员们就做足功课陪他聊天;有些老人喜欢下棋听书,队员们投其所好地去迎合;血压高的老人吃的饭菜都是用心烹饪的清淡饮食;糖尿病老人的饮食中都会避免加入糖分,多增加一些膳食纤维的粗粮……

  就这样,张金华和队员们成了很多老人最好的朋友。有他们陪伴的病榻前,总能听到无数的欢笑声。

  用“完美”陪伴填补了老人遗憾

  晚年生活,对物质上的需求越来越淡,对陪伴的渴求,却越来越强烈,张金华他们正在努力填补老人们的这个空缺。

  2013年,当地东峰山村76岁的黄老伯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说起来,黄老伯是个苦命的人,早年失独,儿媳改嫁,晚年又身患重病,全身瘦得皮包骨头,同样年迈的老伴也是虚弱多病,自顾无暇,根本照料不好黄老伯。

  “我们担负起照顾黄老伯的责任,每天陪他聊天,给他补给营养,怕老伯长期卧床生褥疮,我们时常给它敲背翻身。”黄老伯大小便无法自理,一天几次的方便都是张金华他们在把屎把尿的,并且每周都会帮老人擦拭和清洗身体。

  这样无微不至的照料一直持续了大半年,黄老伯在过世时,脸带微笑,全身上下干干净净,找不到一处褥疮和污浊。街坊邻里都不禁感叹:就算是子女家属,也很难做到这种程度。

  “这方面工作做多了,我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预见老人的离世。”这些经验都是张金华自己积累和总结的,“比如老人突然开始吃不下饭,原本清醒的人突然开始变得神情呆滞,面相上,你能明显感觉到老人的耳垂开始往上提,而眼窝却开始凹陷,再仔细观察老人的气息,呼吸短促,呼出的气多,吸进的气越老越少。”一般出现这些状况的老人,基本在短时间内就可能要离世了。张金华就会用这种方法去预判,更帮助一些老人的子女赶上见了父母的最后一面。

  “有个老太,她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的,在照顾了几天后,我觉察到老人的异常,判断老太时间不多了,赶紧打电话给她在外地的儿子,儿子连夜赶了回来,结果第二天一早,老人就真的没气了。”老太的儿子事后多次向张金华道谢,感谢他让自己有机会给母亲送终。

  在张金华送别的这些老人里,大多都是比较熟识的老人。“在以前做义工活动的事后,就经常去他们家里打扫卫生,帮老人理发什么的。”而在这些老人最终的生命中,张金华带领队员们,又以“家人”的角色,陪伴这些老人走完最后的人生路,“感情上就像自己的长辈,看着他们在自己面前停止呼吸,情绪上还是非常难受的,也流了很多眼泪。”

  但张金华知道,这些老人在最后的时光里是快乐和满足的。

  在老人过世后,遇到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张金华还会捐款捐物,帮老人置办好后事,第二年的初二,也不忘遵照当地习俗,到老人家的灵堂进行祭拜和悼念。

  正是因此,不少老人将埋藏心底一辈子的秘密,在临终前向张金华敞开了心扉,很多话都是跟自己至亲的家人都未曾提及过的。还有一些孤寡老人,执拗地要将自己的所有遗产捐给义工队,但都被张金华婉拒了。“这些老人还有亲属的,再怎么讲这些遗产也不应该给我们。”所以张金华都会告诉老人,“你还有个侄子,他对你也一直很照顾,遗产可以放心交给他们。如果交给我,义工队这边也不会收的,我只能代您移交给国家了。”

  截至目前,张金华和他的义工队,已经送走了23位村镇里老人。目前,义工队长期对接和服务的老人还有200多人,这些老人的将来也都会有张金华他们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张金华来说,陪伴是对这些老人们最好的守护,最真的孝敬。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温岭;义工;正能量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张金华,台州温岭市城南义工服务队的队长,自从他把“临终关怀”纳入了服务队的“业务”范围后,送别村镇上的老人,成了张金华时常要经历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