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荡电影文化公园火热的后备厢夜市。
夜经济,是一座城市活力的晴雨表。在很多人看来,“夜经济缺乏,晚上太冷清”一直是越城的一块短板。如今,却有了可喜的变化。
这个夏天,绍兴越城区有一条街上的后备厢夜市火了。每天傍晚,位于迪荡街道五云北路电影文化公园一带便热闹了起来,一辆辆私家车停靠在路边,年轻的车主们在精心装饰的后备厢里摆出咖啡、鸡尾酒、冷面等潮品,成为都市一景。
这个年轻人自发聚拢形成的“年轻部落”一跃成为越城夜经济的新宠,在带来城市“烟火气”的同时,却也在短短1个多月内产生了30多条投诉,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在相关法规的“空白地带”,如何留住城市夜经济的这一抹亮色,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方程式。
30多条投诉,热闹背后凸显管理难题
“网红夜市是一个时髦的说法,说白点这是由一个个流动摊贩组成的,管理起来确实挺难。”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指着管理App的投诉列表告诉记者,“光是我们城管部门,近期收到有关这个夜市的投诉,已经有30多条。”
不光是行政执法部门,最近1个月以来,交警部门、迪荡街道也收到了几十条市民投诉。投诉焦点集中在摊位不足、影响交通、环境卫生欠佳、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等方面。
夜摊,对各地政府部门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的确可以拉动消费、就业,增加城市活力,但是其负面问题很多时候也令人望而生畏。新兴的后备厢夜市,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了创业机会,吸引不少下班后的职场年轻人和外地游客在此驻足,让原本冷清的区域带来了浓浓的烟火气,不过这个年轻人自发形成的夜市,也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管理难题。
“光是摊位不足的问题,就带来了很多矛盾。”迪荡街道经发办负责人姚东说,目前五云北路上能开设夜市的仅有不到200米路段,最多只能容纳30个左右摊位,但因为人气越来越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如今“先到先得”的方法让很多摊主在争抢摊位的过程中产生了口角。
此外,因为后备厢集市占用了车道,不少顾客在周围乱停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特别是五云北路还有一个公交车停车场,乱摆摊、乱停车堵塞了公交车进出的通道。
而支摊的人员相对不固定也带来了诸多管理问题,如摊主的经营信息、个人信息不明,每天早上不少垃圾残留在路上,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等。
50多个摊主组建微信群,夜市考验管理智慧
“我们很想让这个夜市能保留下来,但必须要规范起来,所以近期一直在研究部署。”姚东说,新的后备厢夜市让夜经济被激活,消费活力被唤醒,顺势而为,让夜经济“烟火气”更持久,这在街道领导班子中已经得到共识。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城市管理人员来说,要管好新兴的后备厢夜市,最大的难题是相关法规存在“空白地带”,目前市、区两级都没有针对自发形成的夜市相关管理规定,对于产生的问题也没有可以参照的柔性解决办法。
即便如此,在目前越城区着力提倡打造更多夜经济节点的情况下,这样自发形成的夜市很多人都觉得“很难得”,需要用合理办法让摊主“安心”、让夜市“安家”。
“城市管理需要有温度,不能‘一刀切’,我们要用‘呵护’的态度面对新事物。”在迪荡街道党工委书记盛瑜看来,夜经济不但为城市创造了经济效益,更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夜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包括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娱乐健身在内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活力十足的年轻态后备厢夜市,如果因为管理难而被取缔,实在太可惜。
前期,迪荡街道已经2次牵头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经常出摊商家和交警、城管等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一起商谈解决后备厢夜市开设1个多月后带来的种种问题。
“夜市增加了环卫工人工作量,我们可以自己出钱请人打扫;经营信息、健康证等信息我们可以在街道登记、食品安全我们愿意接受监督……”在8月1日召开的协调会上,不少摊主都表达了愿意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以便让夜市保留下来的愿望。“50多个摊主已经组建了微信群,只要管理部门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我们尽量配合。”最早开始设摊的商家葛十三说。
几次商讨下来,大家觉得,要想让这个夜市保留下来乃至有进一步的提升,必须下足绣花功夫,需要从做好细节管理、完善政策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等方面“多管齐下”。特别是要扼住抑制夜间消费潜力发挥的“咽喉”,强化食品安全意识,确保消费者吃到嘴里的食品都是安全的。
去留之间,彰显城市管理温度
让这个夜市长期“安家”,成为很多人的愿望。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后备厢的摊主都是“自带流量”,年轻人的花式摆摊有很多新意。抖音博主“小星星”每天一边在夜市上摇动杯子调制“鸡尾酒”销售,一边在网上直播,短短一个月已经有上万粉丝。“我是从柯桥赶过来吃面的。”在一家“再见一面”的摊位前,有很多年轻人在吃面,市民于先生说,这个摊的摊主是个小美女,平时在网上就有很多粉丝,做的冷面口味也不错,一直有很好的口碑和固定的消费群体,“她摊位支在哪里,我们都会赶过去吃。”
“这更像是一种‘完成升级’的地摊经济,我们园区90%是年轻人,其中一些公司的员工下班都正是晚上,所以有了这个集市,下班后喝杯饮料,与陌生朋友聊聊天,给年轻人创造了夜生活的新模式,最好能长期保留下来。”一路之隔的复旦科技园的相关负责人说。
而在迪荡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夜市的管理难题正在一次次商讨中解决,并有了实质进展。
8月14日下午,迪荡街道工作人员和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夜市实地踏看,商讨管理难题。现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用划线的方式圈定了夜市的临时摆摊范围,最近一个星期来,夜市的设摊变得更有序。
而原本双向摆摊占用了两个车道,如今经过交警部门的引导,已经“规定”单向设摊,减小了对交通影响。周边的路灯杆上,也已经贴出了“每天19点——第二天7点”的临时停车告示牌,一定程度上让路边摆摊实现“合法化”。
“我们也在酝酿更多的办法来解决对应的管理难题,比如摊位不足的问题,计划在微信上推出‘抢摊位’小程序,避免摊主现场的争执;设置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值班管理,解决乱停车、乱摆放的问题;目前摊主们已经有了统一的微信群,也可以在摊主中寻找牵头人负责人收齐健康证、卫生证,以便给合格的经营者出具‘临时经营证’等等。”迪荡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点亮夜经济,犹如打开城市的另一面,是很多城市出圈的重要手段。“打造一个既有活力又管理有序的夜经济环境,是一道经济题,也是一道治理题。对新生的‘后备厢经济’,可以借鉴‘自播模式’多一些包容。”有业内人士认为,五云北路的夜市,有望成为越城“本地人常去、外地客必去”的“打卡地”,让其顺利“安家”,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
“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需要把‘野摊儿’管理起来。”该业内人士还认为,仅仅靠街道层面的努力还不够,可能还需要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来明确定位,做好“疏”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管理、执法有温度,为夜间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