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盘前蔬菜何以“高”出一筹

字体:
—2023—
08/30
15:32:16
2023-08-30 15:32:16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卢奕仿

  “普通萝卜3角/斤,我们盘前萝卜可以卖到5元/斤,而且供不应求。”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党支部书记章军说。

  盘前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金华市区海拔最高的村子,气温较山下低许多。盘前人引进大棚、喷滴灌等现代农业设施,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村里110多户人家,有105户以蔬菜种植为业,种植面积约2300亩,年产值约2200万元。

  盘前村的高山蔬菜产业为何能“高”出一筹?

  生长环境靠得住。盘前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不仅有利于糖分积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虫害的生长,非常适合种植反季节高山蔬菜。近些年,随着系列匹配性优质新品种的引种,种植结构的调整,品类单一的大棚欣欣向荣。番茄、芹菜、莴笋、茄子、辣椒……大批高山蔬菜赶在山下菜季结束后方才上市,卖得好价钱。章军告诉记者,以番茄为例,最近批发价一路上涨,已经涨到6.8元/公斤。

  “盘前的蔬菜好吃,贵一点也值。”义乌人张国超是盘前蔬菜的“粉丝”,每次嘴馋,就呼朋唤友上山采购。这回他们来了3户人家,把车子后备箱装得满满的。“要不是他们昨天就给我打了电话,今天采摘的蔬菜肯定不够卖。”盘前村村民章素莲说。

  科技力量看得见。2001年,一个18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补贴900元,北山之巅出现大批蔬菜大棚,加之喷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的跟进配套,盘前蔬菜品质的稳定性有了保障。

  “要想整体起势,光靠设施是不够的。”章军说,以种植面积占比最高的番茄为例,因为各家各户“各自为战”,缺乏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一直上不去,这时科技特派员来了,不仅帮农户解决了各种蔬菜种植方面的难题,还指导农户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动生产过程标准化。

  这两天,盘前村村民章根法家的番茄出现个别挂果长斑的问题,科技特派员曹春信现场“问诊”,并将问题株带回检验。“有他们在,我们对蔬菜品质和产量有信心。”章军告诉记者,以前一亩地只能产5000斤左右番茄,现在能产1.5万斤。

  2021年,得益于婺城区美丽田园建设项目,盘前村安装了总长度约1000米的3条运输轨道。盘前人又一次享受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现在,村民只需在机器发动后轻扭开关通过汽油驱动,即可站在山下看着东西轻松运上山,不费时,还省力。

  销售渠道拓得宽。2002年,盘前村成立北山高山蔬菜合作社,在金华东站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批发点,全村农户抱团将盘前蔬菜统一外销。农户可以将蔬菜卖给合作社,可委托合作社代销,也可自运蔬菜借合作社店面自主销售。每天凌晨3点半,村集体置办的6辆大卡车往返两趟载着新采摘的蔬菜匆匆赶下山,每日40吨蔬菜经分销供应杭州、温州等省内地级市及上海、江西、福建等邻近省市。

  “过去我们夫妻俩一年只能赚一两万元,现在一年能赚20多万元。”章素莲笑着说,盘前蔬菜的名气越来越大,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蔬菜;婺城区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