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49届南丁格尔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用于表彰为人道主义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护理人员的最高荣誉。
本届南丁格尔奖有22个国家的37名护理人员获此殊荣,中国共有7人获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浙江大学护理硕士生导师赵雪红便是其中之一。这是浙江护理界在时隔14年后,再一次获此殊荣。
为什么会是她?
“长期坚守危重症临床护理一线,在非典、新冠疫情防控,西非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等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做出重要贡献。”这是点评词给出的答案。
但我们还想走得更近,了解更多的她。
瘦小的她
9月3日中午12点20分,复兴号G32次高铁准时停靠在北京南站。赵雪红提前一天从杭州来到北京准备领奖,30多年来在急诊一线锻炼出来的快速脚步让随行的记者竟然一时没能跟上她,个头瘦小的她,很快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出站人流中。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只是代表浙大一院的护士们和浙江28万多名护理工作者去领这个奖。”从4个月前的5月12日得知自己获得南丁格尔奖到现在,赵雪红很少主动谈及拿奖的事。
在和赵雪红多次面对面交流中,记者明显感受到,长期工作在急诊一线,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带给她的处事不惊和淡定气质。
获奖后,赵雪红依然保持原有的生活工作节奏:每天清晨7点多去病房“溜达”一圈;双休日闲下来就手足无措,丈夫笑言:“我看你还是上班去的好”……
“赵老师,您真了不起。”
在火车站接到赵雪红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人员由衷地说,让人想起赵雪红各种重量级身份:中华护理学会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护理专家,更让人想起她冲锋在前,面对祖国召唤不缺席,每次都选择身先士卒的往事——
2003年,“SARS”横行,赵雪红负责筹建发热门诊,曾几天几夜连续奋战;
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浙江省救护医疗队成员,赵雪红不顾余震危险,带领转运小组一次次逆行深入灾区核心,救治、护送、转运伤员;
2009年的H1N1甲流、2013年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暴发时,赵雪红均在一线,主动请缨接手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一直“战斗”到疫情结束;
2015年,埃博拉肆虐西非大地。赵雪红挺身而出,告别即将高考的女儿,远赴地球另一端,从死神手里挽救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被重生的非洲孩子叫“中国妈妈”……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亦是如此。她带领护理团队累计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105例,ICU同期最多有12台ECMO同步运行,完成全省首例气管插管,参与肺移植手术2例,创造“危重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
在急诊一线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赵雪红还把宝贵的经验总结整理成厚厚的护理笔记,分享给大家。她参与编写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232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为世界抗击新冠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浙大一院医疗队赴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左一是赵雪红浙大一院供图
让人安心的她
说起赵雪红,医院领导同事、亲友、患者众口一词:她是个很实在的人。有她在,周围的人安心。
赵雪红记得一名重症胰腺炎病人这样说:“每次有需要,我一喊,你每次都说马上来,其实我也知道,你们忙好了都会来,但你的回答让我感觉心里有底。”
于是,“我马上来”成了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规范回复。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全国多点暴发。作为浙江抗疫主战场之一,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接收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特别是危重症患者,一线“战场”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进入隔离区对护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谁来?
就在这时,正与家人在外旅行的赵雪红主动请缨“出战”。
在隔离病房,“赵老师”三个字成了高频词,不仅护士叫赵老师,医生们也爱叫赵老师,遇到什么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让赵老师过来看一下。”
那些一起奋战过的“战友”们说,赵雪红就像定海神针,不仅让患者有安全感,也让同事们感觉有依靠。
“其实,上班时看到赵老师,我们还是有点害怕的。”有年轻护士私下告诉记者,工作状态中的赵雪红很严肃,她一来,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把身板挺直,因为赵雪红太容易发现问题了,很担心一不小心就被火眼金睛的她找到做不到位的地方。
一离开工作,赵雪红就成了团队里人气超高的饭搭子和倾述对象,每天和护士们一起吃饭时,小护士会没大没小地和赵雪红开玩笑,“早几年我每天从家带菜去食堂,等我把饭打回来,饭盒里的菜都被她们分完了。”说起和年轻护士间的相处,赵雪红眼里满是长辈的溺爱。为了和他们有共同话题,她还经常上网查热搜,看年轻人喜欢谈什么。
同一个“赵老师”为什么感觉如此不一样?
赵雪红想了想回答:“还是边界感吧。”作为专业的护理工作者不能把家里的不愉快、生活中的不开心,这些负能量带进工作中;同样,在和同事相处时,也要把工作和生活划分开,工作中的严格要求绝不带入生活。
但在家人眼里,很强调边界感的赵雪红,并没有做到她自己说的那样。
八十岁的父母亲,遇到什么急事不会第一时间通知赵雪红,还反复叮嘱家人:“不能叫她,让她忙工作。”
家门口的菜场赵雪红一年难得去几次,“其实我烧菜很好吃的,像大排什么的都是拿手菜。”可说到最近一次烧这些拿手菜,赵雪红不好意思地笑了,“那还是在急诊科时,做给科室里的小朋友吃。”
不仅如此,赵雪红经常把工作“带”回家,多少个深夜,她脱下白天的疲惫,回到书桌前夜读,汲取新知识,把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一点点化成文字,结出累累硕果——她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荣获亚洲医疗质量改进与创新大赛、全国持续质量改进项目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开发的“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目前已在数十家综合医院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全国“护理管理创新奖”。
就连一年难得几天的休假,赵雪红也拿来“越界”。多年来,她利用休假时间,参加“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志愿服务,帮助贫困家庭,承担唇腭裂修补患儿术后监护工作,已累计护理国内外患儿800余人次。
图为赵雪红浙大一院供图
就像“南丁格尔”的她
9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结束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特别组织了获奖者座谈会。
会上,浙江省红十字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同意,“浙江省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即将成立,主要从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捐献咨询服务、健康养老护理、心理健康援助和人道困难救助等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在赵雪红身上,闪耀着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省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赵雪红也是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
经常有人问赵雪红,当护士要具备什么精神?成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后,她重新思考起答案。
“在科室护士入职第一课上,我告诉新来的护士,选择这一行,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责任心和爱心。”赵雪红说,这也是她从护理部老主任姚蕴伍身上学到的。
专业能力很强的姚蕴伍是赵雪红年轻时崇拜的偶像,虽然早已退休,但赵雪红记得,当年“她目光犀利,又很和蔼可亲”的样子。
在传承前辈这份职业精神的同时,赵雪红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比如护理行业强调的微笑服务,在她看来,好的服务应该建立在专业技术基础上。“来看急诊的病人多数心里很着急,你不能还笑着问病人一些不重要的东西”。
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快速解决病人的痛苦,而不是忙碌地做一些无用功,这是赵雪红理想中的护士专业性。
“我们充当的是医生的眼睛,同时也是病人的代言人,在病人不能准确说出症状时,我们就要用专业知识去整理病人的情况,带着同理心去理解病人,帮他们快速解决问题。”
在赵雪红心中,护士应该是有温度的,“我们是临床一线人员,临床就是要在病人床边”,赵雪红坚信,好的护士能让病人感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所以永远都不会被眼下热议的AI所取代。
在医院看病,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他们负责分诊、输液、各类外科处置、住院护理、协助手术等繁杂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赵雪红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从自己多年的实践中,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与理论,进一步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赵雪红38年来全身心投入到护理事业中,对护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无论是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还是日常护理工作中,她都展示了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她是浙大一院的骄傲,也是守护人民健康的新时代护士代表。”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这样说。
“南丁格尔”到底什么样?在很多人心里,她就是赵雪红的样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