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大陈岛走出三位杭州亚运会火炬手 垦荒精神“薪火”相传

字体:
—2023—
09/15
08:09:42
2023-09-15 08:09:4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许峰 罗亚妮 见习记者 张熙锦

  浙江在线9月15日讯(记者 许峰 罗亚妮 见习记者 张熙锦)亚运“薪火”“燃”动台州。9月13日上午,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台州站活动举行。第一棒火炬手魏梦喜在与第二棒火炬手吕义聪交接时,两人一手持火炬,一手高举头顶合掌。“我们叫它能量传递。”魏梦喜告诉记者。

  魏梦喜是从台州大陈岛走出的世界帆船冠军。2004年9月,10岁的魏梦喜进入椒江大陈帆船帆板队,17年来她拼搏进取,一路奔跑。“我已经退役,但我也想把这份能量传递下去。”如今的魏梦喜,作为帆船教练坚守海岛培养帆船运动员。

  通过火炬传递的,还有承载于这座城市血脉之中的垦荒精神。作为垦荒精神的发源地,大陈岛走出了三位火炬手。

  上午9时30分,第26棒火炬手、全国模范教师翁丽芬紧张地等待着火炬的到来。和魏梦喜一样,她也来自大陈岛。30多年前,年仅18岁的翁丽芬走上海岛讲台,30多年扎根大陈岛,陪伴一批批孩子成长。

  “我是海岛的女儿,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真诚和爱心,为大陈岛传承教育的‘薪火’。”翁丽芬说,她计划把火炬带到学校,把这份光荣分享给孩子们,“让他们与火炬近距离接触,感受亚运精神,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建设家乡大陈岛。”

  第60棒火炬手王海强是翁丽芬在大陈岛上的“战友”。9时56分,王海强接过火炬。他的起跑位置一侧,台州市政府广场“为人民服务”大字异常醒目。

  作为一名“垦二代”,王海强26年扎根大陈岛,为海岛的光明坚守努力。世界首个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全国首个海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他都参与了建设,并让海岛所有办电业务实现“零次跑”……

  王海强还成立了大陈岛第一支党员服务队,打响“红船·光明之路”、“红色益+”特色公益、“碧海红灯”教育宣讲等品牌。

  不只来自大陈岛的三名火炬手,在接力中,垦荒精神的能量将传给更多的人;不只8公里的传递距离,这股能量的辐射范围必将延伸向更远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亚运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