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uzhen, Tongxiang, the permanent site of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Wuzhen Summit, and visit the World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这两天,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内,“95后”姑娘金晔开启中英文切换模式,为峰会嘉宾热情讲解全球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以讲解为纽带,向世界传递乌镇峰会故事,讲好桐乡故事。
今年是乌镇峰会第十年,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又刚启用,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好科技故事,金晔表示,这是不小的挑战,但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她喜欢这样的挑战。
其实,金晔并非桐乡人,她从小在金华长大,今年刚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硕士生毕业。10月,金晔拿到了一份近2万字的讲解词,涉及的内容多,且有许多计算机专业术语。拿着这份“沉甸甸”的讲解词,最初的她有点无从下手。
当然,金晔也知道,背诵讲解词的过程,也是她全面、深入了解科技馆的过程。于是,她对讲解词做了分解,以六大展区为主框架,结合每个展区的特点,慢慢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将讲解词变得更丰富。“我第一版的讲解词纸上都是各种标注,这也让我对乌镇峰会、科技馆有了最初的了解。”金晔说。
10月底,金晔就提前进驻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结合展区场景,请教布展公司人员、场馆其他讲解员,查询各种资料,以讲故事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对讲解词进行调整和补充。渐渐地,她有了自己的讲解风格。
“在互联网的探索阶段,为什么说分组交换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因为相对于传统的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来讲,它更可靠和低延时………”金晔坦言,这些信息都是她自己与工作人员交流时获取的知识,可以更生动地融入到自己的讲解中。
科技馆也是个‘宝藏馆”,陈列了130多件互联网领域珍贵的展品,而金晔不仅要知道这些展品,还要去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比如,全球第一款图形界面计算机Lisa电脑、中国第一台路由器……
“双语讲解,要磨合中文和英语之间的不同表达方式,校对英文稿,使英文的表达更适合外宾来聆听。”做一名优秀的讲解员,金晔深知绝非易事。为此,金晔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4名大学生对英语版讲解词重新打磨,力求让嘉宾听得懂、问不倒。
“讲解员是最亲近聆听者的一个角色,科技馆里有太多想传递给大众的内容,我们作为传播的最终端,把这些内容转化成语言表达,让嘉宾感受到科技馆中的故事和魅力。”金晔坦言,这样的经历于她而言也是满满的成长和收获,她也将一如既往地讲好故事、宣传桐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