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龙、拼字龙、布袋龙……”说起温州龙灯的名字,温州人余利俊如数家珍。1988年出生的余利俊是一名视频博主,从正月初一开始,他一直奔波在温州各地,只为做一件事——追龙灯。
新年直播“追龙”不止
三台手机、几个充电宝,正月初一的一大早,余利俊就带着简单的设备独自赶往龙湾区瑶溪街道,这一天是朱宅村正月拼字龙灯活动的首日。
早上六点多,余利俊便发出了第一条龙灯视频,向粉丝预告当晚的直播内容。“拼字龙灯舞是众多龙舞中的‘稀有品种’,拼字龙灯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传统民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余利俊面对手机镜头向观众介绍,“龙可以幻化出汉字中的‘点、撇、捺’等不同笔划,组合出‘天下太平’‘上元大吉’等许多吉祥话。”舞龙时,威风的锣钹鼓点声响起,手机的直播镜头全程记录下了这欢乐的新年盛景,余利俊回忆,拼字龙灯舞还没正式开始,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7万,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我在温州见过了很多种类的龙灯,除了龙湾拼字龙,还看了梧田花口大龙灯、狮子龙、虾菇龙、板凳龙等等。”余利俊告诉记者,正月里的民俗活动几乎每天都有,一场直播从傍晚6点左右开始,一直进行到晚上12点,有时凌晨2点才结束。余利俊说:“直播虽然累,但我每次都很高兴。鞭炮声一响,龙灯一亮,感觉好像时时刻刻都在过年。”
搞笑博主转型民俗主播
余利俊是温州永嘉人,一年多前,他还是一名专拍“搞笑段子”的搞笑博主,他告诉记者,自己转型为民俗类主播是因为一个偶然。
去年春节,余利俊的老家永嘉县瓯北街道珠岙村恢复了舞板凳龙的传统习俗。
“过年期间我的拍摄搭档不在,我闲着没事干,知道村里要舞龙,就去拍了板凳龙的视频。”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板凳龙直播勾起了粉丝们的兴趣,有人开始在评论区呼喊,让他多多拍摄温州民俗,甚至还有热情的粉丝直接在评论区向他发起了活动邀请。“俊哥,明天乐清蒲岐抬阁你去吗?”“正月十六晚上来永嘉中塘看龙灯游垟呀!”余利俊表示,每一场民俗直播都十分受粉丝欢迎,直播的观看人数最高能突破140万。
凭借着从小家门口板凳龙的耳濡目染和一个个铁杆粉丝的支持鼓励,余利俊初次踏入了民俗主播的行列。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民俗,余利俊对龙灯的研究也不多,“我基本上到一个地方就学习一点,要了解龙灯的来历,龙灯的各种结构,还有一些民俗活动背后的含义,慢慢地我就掌握了学习的诀窍。”余利俊所说的学习诀窍,除了查阅网络资料外,还有询问村里的老人,以及向舞龙队的队员们请教,如果直播过程中出现讲解错误,还会有热心的粉丝在评论中纠正。
余利俊告诉记者,在一次次的“追龙”中,自己渐渐喜欢上了龙灯。
让温州龙灯文化“走出”家乡
“愿意做民俗主播的人不多。”余利俊说,“一般大家做主播都是想吸引粉丝带带货,但爱看民俗直播的粉丝年纪都比较大,大部分人不太会用手机买东西。在余利俊的主页中,关于温州龙灯的视频和直播,大多都是由粉丝或者舞龙队队员提供线索,自己自愿前去拍摄的。
“舞一次龙不容易。”余利俊告诉记者,重大节庆活动舞龙的人,一般都是来自本村的青壮年,大家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多数人都分散在各地,想聚在一起排练一次都十分不容易。“每一次舞龙都象征了幸福和团聚,这样的时刻值得被镜头记录下来,也应该把这份喜悦传播到更多地方。”
在做“追龙”直播的余利俊
在余利俊看来,直播舞龙灯是一种向大众普及温州民俗的形式,但更重要的是传承。“今年珠岙村舞板凳龙之前,我跟着村里舞龙的队员一起去永嘉上塘看了做龙灯的现场。”他介绍,珠岙村的板凳龙龙灯有400多年的历史,36档的龙身,5层的龙头,3层的龙尾,从龙头到龙身有88米长。当时制作龙灯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扎龙灯工序复杂,作坊里却只有他的妻子在 “打下手”。“学传统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温州的传统民俗不能断了传承。”余利俊感慨道。
“民俗活动的延续,最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看到和参与进来。”余利俊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有现场直播的加入,可以让温州以及全国各地人们还有海外侨胞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