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海宁一批批名人、贤士、高官诞生于钱塘江畔,传名于大江南北,构筑了千百年来独特的人文景象。
从古代的戏曲家陈与郊、“瘟病医圣”王孟英、训诂学家朱起凤,到近现代的王国维、徐志摩、查良镛……举不胜举的名人,让海宁星光熠熠,成了“名人之乡”。可以说,海宁的名人文化丰富而厚重,历史上所出现的星光灿烂的名人,丝毫不逊色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区。
这座江南小城的“星光”,何以贯古今?
汹涌澎湃的钱江大潮。杨立超 摄
满天繁星 江山代代皆有人才出
干河街上,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英语教育家许国璋的故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天南地北的游客来此观光,感受伟人成长的痕迹;
“花溪”袁花,修缮一新的金庸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金庸迷前来观瞻;
观潮胜地盐官,漆黑的大门、丈高的青砖院墙,古朴淡雅的王国维故居向人诉说着院墙内曾经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海宁什么多?答案五花八门,但其中一个答案一定会得到海宁人高度认可,那就是——名人多。
据不完全记载,仅清代入《文苑传》者就有393人,20世纪《中国人名大辞典》收有海宁名人130位。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海宁人才辈出、学问渊博的写照。
古代历史上就有东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始祖干宝,南朝著名学者顾越,中唐诗人顾况,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明代史学家谈迁,近代更有国学大师王国维、书法家张宗祥、漫画家米谷、数学家李善兰、军事家蒋百里、武侠小说家金庸、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他们犹如如同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历史夜空中独自闪烁着光芒。
而这仅仅是视野所及,只是浩如烟海的星空中之一栗,可见历史以来在中国有影响的海宁人有何其之多。
全新面貌的金庸故里。杨立超 摄
历史上的海宁,为什么“盛产”人才?
借用一句古诗:“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历史上曾归属杭州府的海宁,与杭州接壤,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培养出杰出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千百年来,奔涌激荡的钱江潮,孕育了钱塘江两岸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治潮”“弄潮”“观潮”等与潮共舞的岁月中,海宁形成了“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海宁人基因之中,更是影响着一代代海宁英杰,使他们“敢为人先”,在历史长河中“领潮”。如学者王国维的一生在对学问的追求中努力寻找“大我”。他撰写《人间词话》,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另辟蹊径,是一个开先河者。
代代皆有人才出,则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海宁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点,体现在海宁名家望族查氏身上。海宁查氏,是康熙曾御笔亲书“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一个海宁当地名门望族。在查氏的家训中,就有“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义”的要求。
也正因如此,查氏造就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传奇历史。海宁查氏出了不胜枚举的名士俊杰:五岁就能作诗的文坛大家查慎行,武侠小说宗师、著名新闻报人、社会活动家查良镛(金庸),“百年中国第一诗人”、翻译家查良铮(穆旦),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查济民……
从中可见,海宁所以人才辈出,并非天定,而是凭着历史传统,以及海宁人的不断努力诸多综合因素,以“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用那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前赴后继、奔流不息,书写着海宁特有的“名人文化”。
星光不灭 让历史名人走出“历史”
时光罅隙,斯人终逝。名人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怎样让其星光不灭?
海宁历来把名人文化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修复名人故居,成立各类研究会和研究小组,希望海宁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代代相传。
2020年,海宁制定《海宁市名人文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从名人文化研究工程、名人文化品牌工程、名人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工程、当代名人文化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分批、分步做好海宁名人文化的系统研究,让历史名人走出“历史”。
“不想把名人束之高阁,而是让他们走出历史,拉近与我们的距离。”海宁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历史名人更加可“触”,海宁十分重视保护名人故居的工作。
近年来,海宁新建和改建了张宗祥书画院、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徐邦达艺术馆、蒋百里怀萱新堂等一大批名人文化场馆,着力围绕海宁东山和西山打造名人文化场馆带,形成集聚效应。
据资料显示,海宁地区有关名人的纪念馆、艺术馆、旧居、故居等18处。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故居、旧居为基础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或纪念馆,第二类是后期建造的名人纪念馆。
全新面貌的金庸故里。杨立超 摄
3月12日,几缕温柔的春风拂过,为金庸故里吹来勃勃绿意。沿着武侠路一路向前,看见标识拐进一条小路,就抵达了袁花镇新袁村赫山房17号的金庸故居——一座青石墙围、飞檐拱璧的中式民宅。这里曾是金庸出生、生活的场所,而今这处幽静之所,历时四个多月提升改造,重新正式对外开放。
开放首日,世界各地的金学研究者、金庸迷、港澳青年等社会人士包围了这不大的庭院,现场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从3月8日试开放以来,金庸故居来访的人数就已大大超过了往年一周的参观人数。
全新面貌的金庸故里。杨立超 摄
“推进更多以名人命名的文化地标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在群众休闲的地方、入城口、办事窗口等地设立名人文化的标语、灯箱、小品等,让名人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市民生活。”海宁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映水的朝阳,袅袅的炊烟,斜桥镇,这座静谧的千年古镇,在去年12月25日的清晨突然迎来一场“喧嚣”。小镇西街15号——米谷故居,来自海宁学者、米谷亲属代表等涌向这里,他们带着同一个任务而来:成立米谷研究会。
31年前,同样也有一批人,他们聚集在一起,为的是成立王国维研究会。4年后,徐志摩研究会、金庸研究会也相继成立。2019年,海宁更是成立全市名人研究院,对88位海宁名人开展了系统化研究。“以金庸为主心骨,做深查氏研究,在金庸先生和查济民先生提议下,主编《海宁查氏》一书,梳理了查家一脉的兴盛发展和辉煌成就,填补了查氏族谱自清宣统元年以来100年的空缺。”海宁市名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这些研究会一直活跃在名人研究领域中,开展学术研讨、举办名人文化讲座、创作名人文学作品,宣传名人生平事迹及其作出的重大贡献,让历史名人可“阅”。
每年的11月,诗意开始在海宁这座江南小城中不断流淌。这时候,人们便会知晓,那是一年一度的徐志摩诗歌节来临。
海宁的这个诗歌节虽然不“年轻”,但走过19个年头,仍然活力十足。它的创办和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诗人有关,他就是徐志摩。
作为中国三大诗歌节之一,徐志摩诗歌节的专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显著,2005年至今,徐志摩诗歌奖和微诗歌大赛共计收到作品逾百万。6000多位诗人参与徐志摩诗歌奖(诗集)评选,100多万诗人参与了徐志摩微诗歌大赛。
不仅有诗歌节,海宁还有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君匋杯全国书籍装帧展”等国家级名人文化品牌活动。
提升修缮故居、建设纪念馆、成立研究会、举办文化节……海宁通过这些举措,让历史名人融入城市建设,推动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转换,让历史名人优秀的精神内核穿越百年的时光,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出新的光芒。
看今朝,如何再独领风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古诗形象地揭示了“名人文化”效应原理。
如今,在各地文旅“内卷大赛”中,名人故居游、名人文化节等名人IP成了“香饽饽”。平湖作为李叔同的故乡,发布了“平湖后生”系列品牌,“平湖后生”已成为具有平湖辨识度的地域文化品牌;桐乡以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家乡为标签,擦亮“漫画之乡”这张文化名片;海盐围绕“三毛故里”开展系列活动,让“三毛”形象走出海盐,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
那海宁在这场比赛中,如何“一名”惊人?
3月10日,“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在海宁开幕,共展出金庸先生珍贵手稿、照片、图书报刊、书画作品、数字展品等800多件。共享联盟·海宁 方铄 摄。
初春三月,海宁这座浙北小城,汇聚了世界目光。3月以来,这里成为天南海北金庸迷前来寻觅江湖梦的“向往之地”。
回看近段时间,海宁似乎已经用满满诚意交了一份答卷:举办“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开展首届金庸武侠经典诗词主题创作书法展、《遇见少年金庸》绘本首发……正值金庸诞辰百年之际,海宁精心策划了系列活动,通过专题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更好地展现金庸先生的文心侠骨、赤子丹心,擦亮金庸这张文化“金”名片。
全新面貌的金庸故里。杨立超 摄
金庸故居的开放更是将活动推向一个高潮。此次全新亮相的金庸故居分为“居”和“展”两部分。“居”部分着重复原当年生活场景,呈现了金庸的出生成长环境与查氏家族背景。“展”部分以“文心侠骨赤子情——金庸的故事”为主题,围绕金庸少年求索、香江奋斗、晚年问学的经历,以时空跨越、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呈现金庸的传奇一生,凸显他爱国爱港、情系桑梓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从全国各地尤其是香港,搜集了金庸相关的大量珍贵资料,如手稿、作品、原版报纸、改编的影视剧等,不少资料都是首次公开展示,展陈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
“我是第一次来到金庸先生故乡海宁。此次参观故居,让我对金庸先生生平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走进故居,香港青年代表龚博涵久久地停留在故居书房前:“我感觉自己与金庸先生的距离更近了。”他的心声,也道出了不少金庸迷的心声。
名人故居要恢复昔日的光彩,重现其能量与价值,在于有效拓展其生命的“长度”。什么是故居生命的“长度”?故居应保留其原风貌,体现“故”之价值,同时又要结合当下衔接,与城市发展相融。
作为金庸故里,海宁也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希望结合赫山房这座建筑本身,还原当年金庸生活在袁花镇时的生活气息,以及金庸成名后与故乡的联系,而不是单纯展示他的文学成就。”袁花镇党委委员巫笑飞表示,金庸故居在此番改造提升后,展示的重点将放在金庸的生平上。
灯光璀璨的干河街。
作为文物资源的名人故居,与当下生活衔接,成为海宁“打开”故居的一种新方式。
若是你曾来过干河街,你可以会对这样的感觉更有体会。这里即是海宁名人故居的一个聚集地——硖石景区·志摩故里中的一隅。从繁华的华联商贸中心穿过,沿着干河街一路往东前行,不多时即可抵达干河街38号的徐志摩旧居,也就是在这里,徐志摩与陆小曼度过一段婚后蜜月;再多费些脚力,视野中可见工人路26号的许国璋故居,外语教学界中的"南王北许"中的英语教育家许国璋便是出生于此;绕着干河街转一圈,则还有谭氏民宅、朱氏民宅、蔡氏民宅等一众名流的旧时宅邸……
徐志摩旧居。
夜幕之下,焕新后的干河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街区两旁,一句句徐志摩的诗歌被制作成剪影,剪影条在霓虹灯光中闪烁,为整条街披了浪漫外衣。
在干河街这次改造中,还开发建设了现代中式风的商业综合体新区块,又有枕水民宿群分布在仓基河边。
与徐志摩旧居仅一路之隔的硖石电影院已被打造成为“新月剧场”,未来将引进一部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的“徐志摩的剧”,不仅赋予老电影院生机,更能通过剧与徐志摩进行时空交流,点燃新的火花。
干河街的华丽转身,是海宁围绕名人IP,将名人故居建设浸入城市肌理的存在,转为老街中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产业。
“此前,我们启动硖石景区·志摩故里项目,以‘一岛三街’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景点,逐步形成‘硖石文化小镇’旅游观光圈。”海宁市城投集团下属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岛三街区”已经有序开放,未来将通过中丝三厂“一场秀”、横头街“一台戏”、干河街“一部剧”、南关厢“一盏灯”四场景,以在地文化为统领,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民俗巡游、非遗展演、硖石灯会……丰富热闹的新春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志摩故里·硖石项目共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其中横头街和南关厢单日人流量峰值分别达5.1万人次和5.6万人次,创南关厢春节单日人流量记录,同比增长60%。”该负责人介绍。
利用名人IP,打造文化产业链,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等多方合作和探索。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粘贴”,然后“大火爆炒”,这种开发模式是难以为续的。正如此前“名人故里之争”,只会落得“一地鸡毛”。
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让历史与当下的有机结合,才能让名人文化的分量,不仅有“长度”,更有“厚度”。因此,海宁的名人文化建设需要“小火慢炖”,平衡学术的静态研究与商业开发,才能让名人文化从一个文化标签,上升到潮城海宁的文化自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海宁这些风流人物,又如何再独领风骚?还看今朝海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