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裘娜(左)请来“网红”主播韩晓直播带货。
记者 阮帅 摄
浙江在线3月19日讯(记者 阮帅)早春的嵊州,生机萌动。3月5日上午,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内,小笼包生产流水线上老师傅们巧手翻飞,“网红”主播韩晓则在一旁熟练地直播带货。
小吃“恋”上电商,已经成为嵊州发展这一传统产业的标准搭配。
“现在3、4月的订单都已经排满啦。”记者从生产车间走到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身材小巧的裘娜从写字板后探出脑袋说。写字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她的新年销售计划。
90后裘娜,吉昌荣公司总经理,创业8年,从小作坊转型,办起了产销一体的小笼包企业,员工已有百余人。
去年,公司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裘娜也捧回了2023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在同事的眼中,她总是元气满满,肯吃苦、点子多,确实像极了一头勤恳踏实、逐梦沃野的“小青牛”。
其实,裘娜的小笼包“触电”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1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裘娜在杭州、宁波等地的门店接二连三关门,之前辛辛苦苦开办的15家门店,最后只剩下一家“独苗”。
“总得做下去,不想认输。”门店几乎全军覆没,裘娜却有一股子倔劲。很快,她想到了当时悄然兴起的直播带货热潮。
通过朋友介绍,裘娜联系到了一位有800多万粉丝的带货主播。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销售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开播3分多钟就收到了70多万元的订单,整场直播一共卖出1万多单小笼包,直播“首秀”圆满成功。
连着好几天,她累并快乐着。“当时负责市场运营的团队只有七八个人。”裘娜说,打包发货、客服、售后……全都自己上,凌晨3时多还开着灯打包快递。
小笼包“触电”初战告捷后,不少经销商和商超来谈合作。但面对“幸福来敲门”,初出茅庐的裘娜踩了不少“雷”,三天两头吃亏上当……为了抗住风浪,裘娜带着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草根战队”自学充电,还跑到大企业上课取经,一路“打怪升级”,终于冲出了“新手村”,让小笼包爬进了电商这个火热的“大蒸笼”,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要继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再出几款新产品、新口味。”裘娜说,虽然企业的经营数据涨上去了,但探索、奋进之路仍“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松懈。在裘娜看来,电商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嵊州小吃工作者的热情,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竞争。接下来,她要按照当地刚出台的《嵊州小吃小笼包传统制作规范》等团体标准,继续用心“卷”品质、提口碑,带着团队一起追梦。
距离吉昌荣公司10分钟车程的地方,也有一位勤勤恳恳的追梦人,张钢和朋友合伙办起小吃企业越鲜食品有限公司,打出了“御小笼”品牌。“现在每天能生产30多万个小笼包。”张钢说,近年来,企业搭上电商直播的“顺风车”,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已有4条大型流水线,去年销售额近1亿元。目前,每天的网络订单超过1000件,小笼包坐上冷运车,“飞”往全国各地,品牌收获了一批“铁粉”。
其实“触网”之前,嵊州小吃已经闯出一片天:3万多家小吃门店遍布全国,从业者8万余人,年产值超过110亿元。但面对流量加持下蹭蹭上涨的市场需求,“夫妻店”、小作坊的产能明显跟不上,随之而来的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小吃企业。
目前,嵊州市已有小笼包企业48家、作坊小吃企业121家,多数是近两年注册的新面孔,其中3家已经上规,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为了鼓励“抱团作战”,嵊州成立了小吃行业协会,在广东、云南等地建起36个联络站,为外地小吃经营户提供服务保障。嵊州还通过“大嵊归来”全国统标工程,把更多小吃工作者拉进了“战队”,不仅给嵊州小吃门店装上统一的招牌,还规范制作工艺和服装器具等,推广“标准语系”。目前,已有5100余家嵊州小吃门店完成“升级”。
火热的“大蒸笼”,让当地政府信心倍增,除了免费开设小吃培训班、推广技能培训,嵊州正规划建设多个小吃产业园,还推出小吃行业普惠金融服务等系列举措,帮助小吃产业发展壮大,并提出新的“小目标”:在现有的110多亿元基础上,到2025年底,在嵊州再创一个100亿元产值。
善用流量
“老味道”更香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外事等活动中,带火了一批独具民间特色又不乏文化底蕴的舌尖小吃。小吃不小,背后有大产业、大民生,寄托着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浙江的小吃品种繁多,其中不乏响当当的“老字号”。当前,在直播带货的热潮下,像嵊州小笼包这样的地方小吃突破了地域限制,“老味道”换上了“新包装”,订单飞得更远,市场更加开阔。
小笼包背后有创新奋斗的故事。以裘娜为代表的一众“新生代”活跃在小吃产业前沿,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勤奋的年轻人“入坑”老行当,他们比拼创意,引来流量,钻研“新打法”,像鲶鱼般搅动整个小吃行业。
当然,身处火热的流量中,我们不能满足于“一时热闹”。在快节奏的产销模式下,小吃产业要想走得更远,还需守牢品质关,切不可用“三脚猫”功夫求“量变”。特别是应完善相关产业链,减少低价竞争等“内耗”,让特色小吃品牌更快、更好地“走出去”,走稳走好小吃产业的共富之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