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机械维修班大班长陈建军——

码头上有个发明家

字体:
—2024—
05/08
08:57:46
2024-05-08 08:57:4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见习记者 吕凌棘 本报记者 陆乐 共享联盟·嵊泗 斯楚楚

  浙江在线5月8日讯(见习记者 吕凌棘 本报记者 陆乐 共享联盟·嵊泗 斯楚楚)初见陈建军,你很难想到,这个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着橘黄色工作服、在离地面50多米高的设备维修室内检查桥吊的维修工人,会是一位主导了78项设备改造与技术创新、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大发明家”。

  作为一名维修工人,陈建军总说自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身为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机械维修班大班长,他总是能率先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业24年来,他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办法,是创新。

  入行之初,陈建军被分配为龙门吊加注润滑油。熟悉工艺流程后,陈建军发现了问题:“不同部件所需的润滑油量各不相同,费时费力,是不是可以优化工艺?”想着在工作中多挤出点空余时间,陈建军一连几个月都在琢磨细节。终于,他发现按照某一特定的顺序操作,最为省力高效,可以在两小时内完成原本一整天的工作量。

  “这个‘小改进’,改变了我对工作的认识。”回想起当年创新的工作方法,陈建军说,工艺改进后不仅让他有更多时间跟着老师傅学习机械维修的专业知识,更让他开始走上专利创新研发之路。

  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YLZ型夹轮器油缸省力拆装平台,是陈建军的得意之作。这个帮助工人拆卸设备的工具,源自工友们的抱怨——很多精密设备拆卸起来特别费劲,有时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帮忙。多年的经验,让陈建军很快有了想法:“人力不行,就用机械的力量。”沿着这个思路,陈建军请教专家、设计模型,最终运用减速箱原理,再用上扭力倍增器等设备,做出了第一代机型。

  有了装备,接下来就是在使用中加以改进和提升。有工友觉得携带不便,陈建军就想办法优化不必要的机械结构,缩小体积;有人反馈设备的摩擦力不足用不上力,陈建军重新设计了一种弧形锯齿状夹头,让设备能够更好固定……整整15个月的不断迭代,陈建军终于完成了这个能将人力放大25倍的发明,给维修工人提供了一件省力的“神器”。

  类似的新型实用专利,陈建军还研究出了不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用来解决工友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如今,陈建军带上了团队,以他为核心的“青蓝”创新工作室同样把日常生产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立项的重点,开展“揭榜攻关”活动。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2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版权应运而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以上。

  陈建军告诉记者:“现在我正在研究一种强磁万能套筒扳手,想要解决高空维修作业时难以拆装螺丝的问题与高空落物隐患。”

  24年如一日,这位从码头上走出的“发明家”仍前行在路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码头;机械维修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