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浙江要打造这样一支人才队伍

字体:
—2024—
05/10
23:45:42
2024-05-10 23:45:4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陆乐

  当提到“人才”,你最先想到的是哪类群体?

  科学家或是企业家,应该会是很多人的答案。当一个人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自然更会被高看一眼。

  在浙江,这个群体被称作科技型企业家。他们不仅在行业内具有相当知名度,主持领导创新研发项目并成功产业化,还领导企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攻坚克难。

  近日,浙江省科协、省工商联等五单位联合发布了“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选树计划”。这是国内首次在省级层面为科技型企业家制定培养计划。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想让一个人兼具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长,并不容易。科技型企业家需要干什么?这支人才队伍需要怎样培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

  4月22日,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在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家 努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其中提到,近年来,新昌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家,持续擦亮“小县大科技”金名片,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绍兴市第一,上市企业总数和总市值全省县级市第一。

  这里面提到的科技领军企业家,主要指的就是科技型企业家。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让新昌这个资源小县解决了“先天不足”的困境,成了一方智能工业发展的“沃土”,实现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的“逆袭”。

  资源不足科技补,科技型企业家可谓是发展新兴产业最宝贵的资源。

  和普通企业家、科学家以及工程师相比,科技型企业家往往兼具他们的优点,既通科技又懂市场,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质态,对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像全球最有名的科技型企业家之一,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于2018年押宝中国,把特斯拉超级工厂建在了上海。

  他不仅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电动车技术和理念,更带动了长三角地区锂电池、电机、电子组件等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形成和进步。同时,在特斯拉这条“鲶鱼”刺激下,国内新能源车企加大了技术研发、管理升级力度,使整个产业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对浙江来说,科技型企业家更是打造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他们自己是人才,更是吸引人才的“磁铁”。

  世界新材料行业的顶尖专家、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在余姚投资创业后,就以自己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抓住一切会议、洽谈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为当地网罗高层次人才。

  短短几年时间,姚力军已引来100多位高层次人才、37个科研团队,促成了当地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高端集聚,并生长出铜、铝、钛、钼、钽等芯片靶材的整条产业链。

  事实上,每一位科技型企业家都是行业内的精英。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上下游同一行业的人才、资金、项目、机会汇聚到一起,为地区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供无限可能。

  二

  这几年,全社会对科技型企业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

  对企业家的要求,集中体现了浙江对科技型企业家的期待。根据“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选树计划”,科技型企业家是指具备高水平科学素养、杰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创造商业价值的复合型人才。

  从这个定义中,一个关键问题得到了回答:科技型企业家需要干什么?

  首先,他们要把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纵观科技史,企业一直是创新的主体。历史数据显示,17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改变人类生活的160种创新中,有80%源于企业,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都出自企业。

  截至2023年底,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42.7万家,较上年增加7.2万家;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90.9万件,占比增至71.2%,首次超过七成。

  究其原因,是因为身处市场竞争第一线,企业更为灵敏地感知科技创新的社会需求,因而更有动力开展创新、更加清楚向哪里创新。

  作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具备一流前沿技术背景的高素质企业家,科技型企业家在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方面,需要更加精准科学地进行科研攻坚,并把最新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在陕西西安,隆基绿能西安电池工厂,平均每0.8秒就有一片太阳能电池片下线;在福建宁德,宁德时代推行极限制造,将不良品率降至“近零”……这些制造生产场景的变革,都有赖于科技型企业家对先进技术的决策、研发和推广。

  在形成生产力的同时,科技型企业家还需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收益。

  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企业家的本职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不被淘汰,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就是一个相对高效的路径。而随着产业不断进步,单项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已难以独立形成产品,需要多项技术整合,并通过批量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相比普通企业家,科技型企业家更能科学整合自己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人才、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加快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三

  8日,在本轮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浙江省委科技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对外亮相。省长王浩兼任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

  机构的设立,意味着科技创新被党委政府摆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

  让更多企业家重视科技创新,让更多科学家成为企业家,促进科学界、企业界、创投界的融合发展,正是此次选树科技型企业家的一大目标。

  根据选树计划,这个月底,首批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最具创新力青年科技型企业家名单将公布。

  今年全年,浙江将选树10名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10名最具创新力青年科技型企业家,推选100名以上科技型企业家入库人选。

  到2027年,选树100名左右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2024年至2027年,全省培育500名左右科技型企业家入库人选。

  对党委政府来说,想要选树、培育出这样规模的一支队伍,要做的工作不少。

  比如,支持企业家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对企业来说,一些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及前期的技术积累,非短期内就可以见效,甚至还有投入“打水漂”的风险。

  这就需要党委政府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像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优化支持各类企业的公共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一一落地。

  又比如,对民营企业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的支持。

  当下,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成立“校企合作站”“博士工作站”等。其中有不少直接从实验室拿出来的科研成果,并不适合被应用到市场中。

  因此,强化从市场主体的生产实践中凝练重大科技攻关需求,支持鼓励企业牵头或是参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才能推动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科研与市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还有,支持科技人才领办、创办企业。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例如杭州就规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掌握着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创新技术的科研人员,在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具有独特的优势,不论是到企业挂职、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业,都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他们本人,也更容易成为科技型企业家。

  打造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起大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学家;企业家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浙江省科协、省工商联等五单位联合发布了“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选树计划”。这是国内首次在省级层面为科技型企业家制定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