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省记协举办“大学习大调研转作风改文风”巡讲报告会——

好故事,传递时代精神

字体:
—2024—
05/18
07:32:13
2024-05-18 07:32:1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蒋欣如

  浙江在线5月18日讯(记者 蒋欣如)他们,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他们,以有情怀、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引导人、凝聚人。

  5月13日至17日,浙江省记协举办全省新闻界“大学习大调研转作风改文风”巡讲报告会。来自浙江各级各地新闻单位的16名优秀记者分成4路,分赴全省11个设区市,分享他们的采访经历和所思所悟。

  一场场精彩的分享交流中,众多媒体人心中的一个个问号随之解开。

  我们需要怎样的记者

  不久前,浙江卫视新闻中心首席记者杨川源刚结束“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

  一份巡讲稿,她反复修改,一遍遍推倒重来。“我想把自己在新闻一线的真实感受和领悟、把看到的危机与着急、尝试过的探索与方法,尽可能多地告诉大家。”杨川源说。

  这也是本次活动想传递给全省新闻工作者的思考:新时代,应当如何做记者,如何做一名好记者?

  现场不少人提问,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流量时代,记者是否会被取代。

  宣讲团成员的答案出奇一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好内容永远为王。

  在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梦诗看来,爆款之所以能“爆”,是因为找到了人心所向,“写稿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发表,要在关键时刻亮出态度,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正能量也可以变成大流量,甚至成为当今中国与世界沟通对话的桥梁。

  去年8月,浙产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赴英放映,这是一部反映中英两国人民战火中情谊的电影。接到任务后,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编导孙潇娜主动提出,从促进国际交流与对话的角度重新策划。

  历经1个多月采访、制作,孙潇娜从无数资料与采访中挖掘历史,实地探访对话中英双方当事人。最终,双语外宣视频《“里斯本丸”号背后的故事:永不沉没的情谊》发布,国内外150多家媒体转发点赞,在国际舆论场唱响了中国好声音。

  报业先驱邵飘萍主张“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舆论监督,需要媒体深挖细究、直面问题,这是社会共识,更是媒体责任。

  2022年6月,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一档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看见》。431期节目,全网总阅读量超3亿次,98%以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两年间,从桥下空间到治理飞线,从关注沉船到探访菜篮子,《看见》推出了20多个系列报道,不但一批具体问题得以解决,更推动建章立制管长远。

  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深度报道部主任路平这样总结栏目的成功:“舆论监督的现实价值在于建设性。察人所未察,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报道的力量从哪里来

  对记者来说,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

  从事评论工作11个年头,浙江日报评论员张萍在撰写《第一视点丨之江评:勇当先行者 谱写新篇章》时,用了一个看似关系并不密切的故事——西湖大学90后女科学家万蕊雪,让人类首次看到近原子分辨率的RNA剪接体三维结构,打破了关键性高科技领域的围堵封锁。

  万蕊雪的故事背后,是浙江整个政策环境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支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正需要一个个像万蕊雪这样的顶尖选手,去累积、去实现。“讲一万句政策条款,不如这一个故事。”张萍说。

  最好的新闻线索,往往来自基层。

  潮新闻·钱江晚报做了4年的小店系列报道。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胡大可还记得,策划的起源是一次日常谈版会,大家说起疫情下的“大民生”和“小生活”,“小店是疫情下小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人间烟火,是真正的基层一线。”

  胡大可和同事撰写过5万字的调查报告,记录小店的忧虑与期盼,也让更多人看到普普通通的小店,让小店生长出力量、向阳而生。

  记者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报道就有多少力量。

  报告会的现场,浙江之声新闻中心采访部主任王娴分享了一张照片。那是坚守杭州朝晖垃圾中转站11年的“环卫夫妻”邱二宝和许海霞,也是她“走转改”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

  邱二宝是所有记者都“不喜欢”的采访对象,他非常腼腆,问什么都是只言片语。采访频频卡壳,王娴索性扔下采访,花了1个星期,与二人一起买菜、做饭,一起扫垃圾。

  慢慢地,夫妻俩终于打开话匣子,开始分享11年来的点滴日常,这些“掏心窝子”的话,最终成为报道打动人心的关键。

  好记者如何记录时代

  记者在一次次采访中感触时代脉动。

  新时代的好记者往往“举重若轻”,善于在宏大叙事中捕捉与公众共情的瞬间。

  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赛艇运动员邹佳琪与队友摘得首金。杭州网科教文卫部主任徐文杰第一时间与其家人面对面采访。在邹佳琪父亲展示相册里女儿近照时,他看到了邹佳琪那双布满伤口和老茧的手。

  一个年轻的姑娘,一双粗糙的手!徐文杰很快围绕着“手”推出一则形象丰满、打动人心的报道,也让网友为运动员夺金背后的无数次受伤、无数次坚持而动容。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20多年的生动实践给浙江大地带来精彩蝶变。为深入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浙江推出新思想宣传品牌——“第一视点”。

  当时间线横跨二十余载,如何让报道有厚度、有广度、亦有温度?浙江卫视新闻中心记者钱颖超给出的答案是,走进历史现场,打捞故事里的褶皱和细节。

  在人才篇中,她采访杭州市滨江区人才办十几位工作人员,才定下了一个关键采访对象。先后三次采访,素材累积四五个小时,最终成片中仅用了一句话——“他的副驾是许多创业者的第一站,他载过的年轻人里,有的人现在已经成了上市公司的老板。”

  但也正是这一句话,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传播开来,成为全国网友对浙江人才工作的一个记忆点。“好记者要有‘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格局,也要耐得下性子,靠笨功夫磨细节。”钱颖超说。

  截至目前,省、市、县主流媒体报纸端、广播电视端、新媒体端已就此次活动推出相关稿件近60篇。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的展示和塑造,更是一堂坚定新闻理想、厚植家国情怀的思政大课。巡讲团成员每到一地,都能引发现场听众共鸣。大家认为,本次活动必将推动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好践行“四力”、履行职责使命,以高质量的新闻故事传播时代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记者;巡讲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