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卫健委召开杭州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提出,杭州将着力构建“全方位推动、全景式覆盖、全过程呵护、全链条赋能、全社会参与”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
4个方面15条措施
让困境儿童获得贴心呵护
近期,《杭州市加强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关爱服务15条措施》出台,按照“全面发展、系统治理、统筹施策、精准关爱”原则,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重点对象,明确了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培育关爱服务队伍、增强关爱服务供给、引领关爱服务提质共4个方面的15条具体举措。
一是建强关爱服务阵地。发挥市本级儿童福利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牵引作用,设立心理咨询室、精神卫生专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为机构内儿童提供专业化关爱服务。实施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双百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打造50个以上枢纽型、平台型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推进8个区、县(市)(除主城区外)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分中心建设,搭建全覆盖的专家网络,推动关爱服务阵地联动。
二是培育关爱服务队伍。加强基层儿童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儿童主任队伍中具备教育、心理、社会工作等执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推动全市基层专业人才布局更加均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志愿队伍的建设。
三是增强关爱服务供给。加强心理健康筛查与监测,构建多部门合力关爱的联动服务体系。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功能,扎实推进“一人一策”精准关爱服务,构建“家校社企”共育支持体系。
四是引领关爱服务提质。坚持服务下沉、需求引领,汇集多方资源加强对特殊儿童心理关爱的投入力度,加强“五社联动”,鼓励多方参与。深化阳光成长行动,以搭建“E路向阳”未成年人网络心理服务平台为契机,将困境儿童作为重点关心呵护群体。同时,推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
4个方面下足功夫
提升服务可及性专业性
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坚持从促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出发,注重早期干预、满足需求,进一步发挥好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积极作用,推动阵地赋能、队伍聚力、关爱精准、服务高效。
一是加强政策集成,织密关爱保护服务网。在提升关爱服务水平上进行有益探索,制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强调心理疏导、情感关爱有关要求。推出《杭州市困境儿童“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实施方案》《杭州市关心关爱儿童慈善帮扶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建立困境儿童“一人一策”关爱服务机制、儿童福利和慈善融合发展机制,为精准关爱服务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加强阵地覆盖,打造家门口“幸福港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是递送儿童福利的前沿阵地。从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入手,优化“机构+站”功能布局,推进14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192个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体化运行,其中有17家未保站成功入选2023年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百佳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集聚民生服务功能,明确未保站100%具备心理关爱功能的建站目标,形成了“四季花园”“人间四月天”等一批心理关爱服务品牌。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我市现有镇街儿童督导员221名、村居儿童主任3278名。加强基层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儿童督导+儿童社工+儿童主任”队伍培育机制,以主城区为中心,以西部“五县市”为拓展,以点带面推进儿童主任队伍专业化能力全面提升。今年在萧山区、西湖区先行开展儿童主任专业化发展工作试点,不断提升儿童主任问题识别、心理帮扶等儿童社会工作专业能力。
四是加强多方协同,凝聚关爱保护合力。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了家庭关爱、学校关爱、社区关爱、社会关爱的可持续阵地联动。通过政策宣讲进村居、公益创投等系列举措,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服务下沉,为困境儿童提供满足身心健康成长的多样化服务。
发挥“儿童福利+”优势
让心理健康关爱更暖心
一是发挥“儿童福利+慈善”优势。进一步拓宽资金保障渠道,拓展关爱对象,拓宽服务惠及面,市县两级每年配套投入儿童服务类慈善资金不少于300万元,重点加强关爱阵地建设、专业队伍培育和慈善项目的推进。近期,淳安县推出“温润雏鸟 伴飞成长”孤儿关爱慈善项目,帮助孤儿更好的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二是发挥“儿童福利+社会组织”优势。加大公益创投项目对儿童福利工作的支持力度,2024年公益创投项目中首次单设“助残惠童类”,投入福彩公益金240万,重点用于困境儿童心理关爱、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儿童主任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大力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明确了儿童类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指标,市本级不少于10家,各区、县(市)不少于5家。
三是发挥“儿童福利+关爱项目”优势。加强项目牵引作用,推进一地一品牌建设,注重引入为家庭赋能的项目。近年来,各地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类项目,如拱墅区的“福田计划”、萧山区的“萧伢儿 童萌HUI”项目、临安区的困境儿童“一人一策·千人成长计划”等,侧重提供团体和个案辅导、亲子研学活动等服务,增进困境儿童主动参与和融入社会,打造儿童友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答记者问
问:
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的关键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请问民政在基层关爱服务力量建设和培育上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答:
市民政局
这15条措施的制定都是以困境儿童本人及家庭对心理健康关爱需求和服务的可及性为导向,注重儿童家门口关爱场所建设和村、社区的专业服务人员培育。市民政局结合部门职责,重点围绕“三个阵地、一个服务队伍”建设,以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村社儿童主任的能力提升为抓手,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协同联动、贴近儿童”的四级服务体系,对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市、区两级儿童福利院和未保中心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功能。在两类机构基础设施改造时,重点加强了心理咨询室建设和儿童友好环境的提升,注重“双师”人才培养,通过机构培养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与引进心理类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每个机构配备1名心理咨询师和1名社会工作师的目标,具备了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的能力。同时,每家机构与1家医院开展合作,畅通预防、转介、干预的就医“绿色通道”。今年起,我们还定期给机构内的长期监护和临时监护的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和评估,聚焦风险领域,精准定位关爱对象和确定服务目标,让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二是提升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功能。目前,全市设立了192家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是办理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相关事务、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服务场所,主要提供阅读、心理辅导、情绪疏导、游戏活动、亲子普法教育、干预保护等服务。为进一步增加家门口的关爱服务供给,今年开始实施了未保站“双百能力提升行动”,要求100%具备心理关爱功能、100%具备普法教育功能,为辖区内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和评估、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儿童生命教育等关爱服务。
三是提升村(社区)儿童工作者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专业能力。我们在村(社区)培育了一支儿童主任队伍,他们是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的递送者。儿童主任是最贴近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者,通过定期入户走访,能够密切关注到儿童的学业压力、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合法权益受侵害等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情况。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干预技能实务等课程纳入儿童主任上岗培训和年度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儿童主任对困境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引导和关爱服务能力。同时,注重儿童主任队伍的专业化能力提升,推动儿童主任和儿童社工融合发展,鼓励更多的儿童主任通过考证转化为儿童社工,引导更多的儿童社工担任儿童主任,全市域一盘棋打造有情怀、懂专业的基层工作队伍。
问:
请介绍一下目前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情况?
答:
市教育局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健康教师,更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市教育局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根据“高中阶段鼓励每个年级配1名,初中阶段每所学校至少1名,千人以上规模小学配备至少1名”的总要求,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141人,其中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或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以上的占40%。2024年,将持续推进中小学生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特别是推动专职专业心理教师的配备。
二是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近年来,杭州大力推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全市专任教师拥有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级证书A级为443人,B级为5339人,C级为96012人。2024年,在中小学专任教师C证全覆盖的基础上,启动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行动,通过两年时间再培养16000人以上的B证培训,力争到2025年底B证持证率达到25%左右。
三是强化心理教师技能比武。每年举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大赛,小学、初中、高中心理教师分批次全覆盖参加理论考试、个案模拟、现场教学等环节的测试。2023年,在原有市级教坛新秀的评选基础上,设置心理学科教坛新秀,评选指标和评比标准均实现单列,为培育心理学科名师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的工作需要,在强化教师能力提升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教师捕捉敏感信息能力。结合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级证书B级培训,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体育教师等群体,主动发现学生特别是困境儿童的家庭、情绪等变化,提升教师早发现、早干预能力,营造“全员心育”良好环境。
二是加强家访和家校社联动工作。在2021年杭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十条要求”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科学规范全员家访要求,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家访,力求“找到、找准、找全”。强化与家长和社区的联动,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送进门,协同做好特殊家庭、困境儿童的心理关爱服务工作。
问:
社会力量是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有力支撑,也是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方法,请问民政部门在引入社会力量助力工作开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答:
市民政局
政策制定时,我们把该项工作纳入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势大局中去考量,注重服务的整体化推进和问题的系统化解决,积极探索“儿童福利+”的发展路径,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五社联动”,构建“家校社企”共育支持体系,为这项工作构建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是发挥“儿童福利+慈善”优势。进一步拓宽资金保障渠道,拓展关爱对象,拓宽服务惠及面,市、区(县、市)两级每年配套投入儿童服务类慈善资金不少于300万元,重点加强关爱阵地建设、专业队伍培育和慈善项目的推进。这块工作,在推进共富共享、服务资源均衡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西部区、县(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淳安县就推出了“温润雏鸟 伴飞成长”孤儿关爱慈善项目,帮助孤儿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二是发挥“儿童福利+社会组织”优势。加大公益创投项目对儿童福利工作的支持力度,2024年公益创投中首次单设“助残惠童类”项目,投入福彩公益金240万,重点用于困境儿童心理关爱、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儿童主任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大力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明确了儿童类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指标,市本级不少于10家,各区、县(市)不少于5家。
三是发挥“儿童福利+关爱项目”优势。加强项目牵引作用,推进“一地一品牌”建设,注重引入为家庭赋能的项目。近年来,各地成功打造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类项目,如拱墅区的“福田计划”、萧山区的“萧伢儿 童萌HUI”项目、临安区的困境儿童“一人一策·千人成长计划”等,侧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关系调试、网络沉迷预防和亲子研学活动等服务,提升监护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照护意识。
问:
心理健康诊疗服务是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的重要一环,想问一下卫健部门在发挥医疗专业支撑作用,提升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诊疗服务方面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答:
市卫健委
对于部分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来说,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最有效,也是最必要的关爱服务。近年来,市卫健委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建设,并立足诊疗环节,持续强化家校医联动,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市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能力。我们持续推进市、县两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的中心建设。2022年,推动萧山、余杭、临平、临安、富阳、桐庐、淳安、建德8个区县市建成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的分中心。2023年,又组织上述8个分中心通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验收,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和专业性。
二是畅通心理高危儿童转介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心理高危儿童转介流程,我们确定了17家市区两级定点转介医疗机构,为心理高危儿童开通转介诊疗绿色通道。
三是做好关爱提醒以及高危个案信息互通工作。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时,要落实对家长以及监护人的关爱提醒。
下一步,卫健部门将进一步组织做好高质量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诊疗服务,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儿童心理诊疗体系。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市、区两级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综合性医疗机构儿童心理/精神科门诊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设精神科门诊。2024年,我们将结合全市青少年阳光成长行动,着力打造1至2家示范型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分中心。
二是强化困境儿童的就医协同。进一步加强“社区-学校-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畅通就诊通道。落实医疗机构与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学校等之间的业务对接,进一步优化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心理健康诊疗的服务流程,确保救助及时,保障有力。
三是推进儿童心理防治结合。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评估、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配合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学校、少年宫、妇女儿童驿站等基层站点基层单位开展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障碍防治知识的科普以及心理人才队伍的培育工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