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世界环境日给大家汇报下浙江空气质量

字体:
—2024—
06/04
23:05:30
2024-06-04 23:05:30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谢丹颖

  六月的浙江,时有下雨。雨后,特别是在树林茂密处,空气清透,每吸一口都令人畅快。

  而影响空气质量的,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林业,则是保障。2018年至今,浙江生态环境、气象、林业等部门相关从业者持续记录浙江林区空气的每个细节——数百亿数据显示:浙江的空气质量,正不断提升——全省林区空气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从965个/立方米增至1838个/立方米,直接翻了一番。

  如此数值意味什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1000-1500个/立方米之间,算“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2000个/立方米及以上,算高标准“非常清新”。

  “在森林覆盖率高达61.36%的浙江,林区负氧离子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即代表全省平均空气质量。”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吴初平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形容的,那番独属江南的清新空气,正在回来。”

  浙江人呼吸的这口空气,质量到底如何?抵达如此“清新”标准,浙江又付出了何样努力?正值6月5日世界环境日,浙江省林科院发布《2018-2023年浙江省林业清新空气监测报告》,描摹浙江空气的模样。

  全省林区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实现翻番

  今天上午10时,记者点进“浙江林业清新空气监测发布”公开网站即可看见,散在浙江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地的清新空气站点,或亮着草绿色圆标,代表空气质量“清新”;或亮着深绿色圆标,代表空气质量已达至高标准“非常清新”。

  而这满屏的“绿”,在浙江,已是常态——根据6年监测数据,浙江林区空气质量从2018年的“一般”(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965个/立方米),一路稳步增长,从2020年开始,便稳定在“较清新”(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1800个/立方米以上),并呈继续向上的趋势。

  “此前大家关注的PM2.5,在国家打下的第一剂猛药‘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期之际,便已有明显改善。”浙江省特级专家、原省林科院院长江波还记得,那时,便已较少碰见穿白衬衣出门,一天下来,领子被染成黄色的尴尬境况——数据亦有证实: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74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73.4%,“蓝天越来越多”。

  当肉眼可见的雾霾天大幅减少时,何以知晓空气好不好?空气质量又达至什么标准?“用数据说话。”江波坦言,2017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及网络体系建设的通知》,目的明确,“一是为了获得实时数据,对症下药;二也是对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六年进阶,负氧离子连年增长同时,污染物浓度亦逐年下降: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从35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降到24微克/立方米。

  数据或显苍白,浙江空气质量到底怎样?在江波看来:“每逢空山新雨,我们身处其中,拥有满目皆绿、大口吸氧的实感,最是真切。”

  浙江省各地区PM2.5浓度持续下降(受访者提供)

  浙江省各地区负氧离子浓度持续提升(受访者供图)

  每一点提升的背后,都有一棵树

  如此监测数据,从哪来?

  据悉,按照国家标准、经过严格评估,截止目前,浙江共建290个清新空气监测站点。其中,林业清新空气功能站共60个,涉及全省11市、60县(市、区),初步建成全省林业功能站网络体系。

  以午潮山浙江杭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观测研究站为例,设备看似简单——茂林修竹中,“藏”着一块地,15米见方。四周围有栅栏,其中伫立几个四方白盒,监测负氧离子、PM2.5、臭氧等6个指标,并自动传输数据至监测平台,经过模型分析,实时显示空气清新质量。

  “仅林业清新空气功能站而言,每分钟纪录一次,6个指标、60个站点、6年,数据量便数以百亿计。”浙江省林科院生态与碳汇所副所长焦洁洁告诉记者。

  空气质量又是如何在蓝天已回的基础上,不断进阶?

  “这与树脱不开关系。”据焦洁洁介绍,整理浙江各地市6年监测数据发现,浙江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市站点,负氧离子浓度更高,“浙南山地、浙西中山丘陵区的部分地区,会达到2000个/立方米以上(非常清新)”。

  此般关联,从负氧离子浓度达至峰值的6-8月,同是树木生长旺盛期中,亦可见一斑。吴初平补充道:“这也很好理解,夏季树木叶量大、功能强,吸附滞留PM2.5浓度的能力更强,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空气负离子占比也更大,空气定更清新。”

  在林业从业者看来,空气质量的提升,即在一道算术题中——当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被压到较低水、减法近乎做到极致时,决定如何做加法,使得结果尽可能得大。“现阶段的蓝天保卫战,得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做好降碳减排的同时,增‘绿’扩‘绿’是关键”。

  但据悉,这在绿地已近“饱和”的浙江,并非易事。

  “当前,林业部门的工作重点——以科学绿化为指引,从扩面向大力提升森林质量发展。”据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理数据发现,就净化空气的能力而言,针阔混交林最强。“近年来,通过人为调整林分结构,构建异龄复层混交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从而空气质量,得以在较高水准上,再进一步。”

  关于空气的故事,未完待续

  曾几何时,有人认为,大气污染的治理“靠天刮风”,重点总在末端。

  眼下,得益于我国一套周密的制度体系发挥作用——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相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两度修订完善,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驾护航,把“不一定能”变成“一定能”。

  真正解决污染、实现空气清新,还必须回到源头。

  大气污染物多样,“需要知道有些什么、哪个指标影响最大,才知道应该优先控制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焦洁洁坦言,“这是即便维护费用不少,如PM2.5纸带,三月一换、换就是3000元,仅靠各地财政支持,容易‘入不敷出’,林科院却依旧坚持监测的原因。”

  大气污染的治理,更是个系统工程。“为更好地保障浙江空气质量,让江南空气的那份清新再浓一点,我们需要看向更多——这是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吴初平说,环境介质之间均互相影响,“六年空气质量的改善,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各部门资源和意愿叠加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以负氧离子浓度统计曲线为例,6年间,上上下下,不同分秒、不同地点,都是不一样的数值。“一天两天,根本无法摸着变化。”在业内人士的眼里,空气监测这件事,需要大家抱有十足的耐心,一点一点做,才能出成果。

  工作继续推进,草木持续生长——十四五以来,全省完成新增造林绿化188万亩、提升森林质量765万亩,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1.36%,位居全国前列。不少林业从业者纷纷表示:“浙江正向全省皆‘深绿’、均达至高标准‘非常清新’的目标,不断前行。”

  生态环境保护亦如是——“我们花大气力推进的‘清新空气’工作,6年好似没啥大成果,但地球、大气和海洋都是有惯性的。今天的行动,会让下一代人,下下一代的人,生活在更好的世界。”吴初平颇为感慨。

  沙尘、PM2.5、负氧离子……关于空气的故事,未完待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环境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2018年至今,浙江生态环境、气象、林业等部门相关从业者持续记录浙江林区空气的每个细节——数百亿数据显示:浙江的空气质量,正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