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广旅厅、浙江省文联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在浙江省美术馆举行。本届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雕塑作品2673件,经过评选,343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40件。浙江入选作品40件,其中进京作品8件。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浙江省文广旅厅副厅长吕伟刚,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院教授余旭红,以及兄弟省份文联、美协相关负责人,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主持。
▲赵承宣布展览开幕
▲许江致辞
▲吴为山致辞
▲马锋辉致辞
本次展览是五年来全国雕塑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反映了中国雕塑艺术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和整体风貌,展出作品题材丰富、兼收并蓄、风格多样,表现了乡村振兴、科技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等时代新貌新象,塑造并凝固了公共记忆、社会意识和人民心声,体现出历史性、时代性、人民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展览现场
透过丰富的展出作品,可见当代雕塑创作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塑人”。广大雕塑家感怀时代发展,深入人民生活,为各个领域的劳动者、建设者、奉献者塑像造型,以典型人物形象昭示奋发昂扬的时代精神,也刻画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物,让人看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变迁。这些作品既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个具体的对象,是生动的东方人的塑造,更是新时代人的精神肖像,体现出当代雕塑创作的核心命题——人民的形象。
二是“塑史”。此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以革命先辈、英模人物肖像或情境中的英雄群像,反映了历史的风云与沧桑,在静态的造型中进行历史的叙事,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大时代的变革和历史的脉动。
三是“塑风”。这“风”是以优质艺术作品表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真实生活的生命之风,是深研西方雕塑经典、深扎东方雕塑传统,并在时代的高度上完成创造性转化和融合的语言之风,是多种材料、多种介质、多种语言、多种视角、多种面貌的多元之风。这种风气既存续代代传承的特色衣钵,又凝成生生不息的时代新貌。
作为参展雕塑家代表,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余晨星,塑造了医护人员的群像作品《仁·心——致敬中国爱心护理志愿者》。他说:“创作是雕塑家的天职,雕塑家在塑造人的同时,自身也被塑造。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我经历了艰辛,也品尝了快乐,体验到饱满和充实的创作乐趣,重新唤醒了自己对于现实主义雕塑创作的热情。”
▲余晨星及其作品《仁·心——致敬中国爱心护理志愿者》
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在读博士郑晴川的作品《囡囡回家乡》,风格细腻唯美,在创作上借鉴、融合了东方传统造像和西方经典雕塑手法,通过刻画一个简单温暖的江南小女孩形象,传递出作者的童年情结和思乡之情。
▲郑晴川及其作品《囡囡回家乡》
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培育对象、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张新宇介绍说,他的雕塑作品《看山不是山》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品从侧面看是起伏的山峦,也就是‘看山是山’,随着观看角度的变换,会呈现出虚实结合的效果,所谓‘看山不是山’;从正面看,则是一幅写意山水画,诠释了‘看山还是山’的艺术精神与人生境界。”
▲张新宇及其作品《看山不是山》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表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既是全国美协、雕塑界对浙江的厚爱与认可,也是对现代意义上的雕塑艺术及教育走过近百年历程的致敬和回望。
在他看来,本届雕塑展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诚挚的人民意识,大批作品聚焦中国历史的创造者、生活大地上的劳动者与时代画卷上的奋斗者;二是饱满的塑炼品格,艺术家们以本体语言的自省与深化,来熔炼作品,淬磨本心;三是深厚的东方情怀,有的吸收了中国造像的传统,有的汲取了民间大地的精魂;四是敏锐的青年视野,体现出新一代创作的叙事伦理和语言伦理,以及雕塑在机器时代、数字时代的多元转向。”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8月4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