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迎着旭日,在金华罗埠老酱坊寻味——

三伏天翻缸 越晒越欢喜

字体:
—2024—
07/19
07:36:19
2024-07-19 07:36:1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超 共享联盟·金华开发区 郑佩 赵辉

  浙江在线7月19日讯(记者 沈超 共享联盟·金华开发区 郑佩 赵辉)卯时——早晨5时至7时,正是旭日初升、万物苏醒的时间。7月15日卯时,走上金华开发区罗埠镇的老街,几爿早餐店已经出摊,冒着热油的豇豆饼、鲜嫩多汁的大肉包,正把沉睡的老街唤醒。一旁弄堂深处的老酱坊里,师傅们也已经忙活起来。

  眼前的罗埠酱坊,前身是1894年开办的罗埠隆泰益官酱园,今年130岁了。刚走进酱坊,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你们来得正是时候。”金华市益生食品有限公司厂长余亮穿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带着我们,进行酱油酿造的关键一步:翻酱,也叫翻缸。

  此时的气温是29℃,晒场上,几位老师傅正忙碌着。余亮轻轻揭开一口酱缸上的纱布,拿起木耙举过头顶,从缸的中心位置缓缓探入缸底,再沿着缸壁旋转,向中间不停翻捣。这一过程中,酱缸表面不时翻起气泡。

  “这么做,是为了让酱醅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缸内。”余亮说,“有经验的老师傅,会站在缸上翻酱,那样翻得更透更匀。”

  在酱坊2000多平方米的晒场上,整齐排列着400多只酱缸。三伏天,酱缸表面温度最高可达60℃。因此,师傅们要每天早起,趁着酱缸还没晒热时,观察、细嗅酱醅的色泽、气味,然后兜底翻搅,让酱醅的温度、湿度和色泽保持一致。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在师傅们眼中,却正是酿造酱油最宝贵的时光。这全凭一个字:晒。

  余亮边翻边介绍,在高温的作用下,酶可以快速将大豆里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酱油就会更鲜更香,色泽也更加透亮。

  我们学着师傅的样子翻缸。别看动作简单,翻一口缸的时间也就两三分钟,但难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并在翻缸的过程中,感知缸内的发酵情况。“如果你感觉到翻缸的阻力变大了,那么酱可能结块了,就要用点力把酱打散。”余亮双手挥动,比划了一个用劲的姿势。

  酱油喜阳怕雨,夏天虽说太阳大,但也时常会下起雷雨。这时,厂里的师傅就要立刻为酱缸盖上尖顶斗笠,防止雨水进入缸内影响发酵。所以,24小时值守,早已成为酱坊师傅的习惯。

  春生曲,夏制酱,秋出油,冬成酱。在罗埠酱坊,古法酿造的酱油,只用大豆、小麦、食盐和水四种原材料,经过浸泡、蒸煮、制曲、发酵和曝晒五个主要步骤,至少365天才能出酱一次。这种传统制作方式成本高,但酿出来的酱油原汁原味、酱香醇厚,没有“科技与狠活”。

  寒来暑往,日晒夜露。一缸缸酱油,在烈日下逐渐变得发黑泛红,散发出独有的酱香。益生公司的老板娘孙晓娟邀我们看看成品:舀起一勺酱油倾倒而下,酱油质地清爽;蘸上一滴放入口中,咸鲜的感觉在口腔里蔓延。

  此时,时针指向7时,来自附近汤溪镇的3位村民结伴来到酱坊,打了9斤酱油,拎了6瓶黄豆酱。这老底子的鲜香味道,让他们成为酱坊的忠实顾客。

  由于场地限制,往年罗埠酱坊的年产量只有2万至3万斤,供不应求。“现在我们逐渐扩大了规模,希望让更多的顾客品尝到古法酿造的酱油。”孙晓娟说,这股浓郁的酱香,是需要守护的“百年味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酱油;制作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