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技术+真情”守住生命急救的最后一道防线

字体:
—2024—
08/10
11:20:49
2024-08-10 11:20:49 来源:每日商报 记者 王然 通讯员 郭俊

  在网络上,“需要进ICU抢救一下”是当下的一句热梗,是我们调侃“压力山大”时的共鸣点。在现代医疗领域,“ICU”即重症医学科,被誉为生命急救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承担着第一时间救治危重病患者的重任,还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治疗,以期尽快恢复患者的生命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副主任、灵隐院区ICU科主任胡伟航主任医师介绍:“重症医学科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医学专业领域,更是一家医院医疗模式和理念,以及综合实力的体现。它不仅是生死较量的前沿阵地,更是无数生命奇迹的摇篮。”

  一场流感,她住进ICU生命垂危

  我们常说,生命是脆弱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但是在浙江医院ICU的就诊经历,让70多岁的陈女士(化名)及其家属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迎接到了明天的希望。

  五年前,一场看似普通的流感,将陈女士推向了生命的悬崖边。“当时,她因为感染甲流,呼吸困难,收治进余姚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一查已是白肺,脏器功能急剧恶化。”胡伟航说,“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当地医院向浙江医院求助,借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我们科室立即派出团队,带着仪器前往余姚,第一步维持住患者生命体征。”

  几日过去,陈女士的病情仍在加重,家属甚至想过放弃救治,不忍让她再受折磨。在与医护沟通病情的过程中,家属重拾信念,决定转院至浙江医院,与“死神”战一次。

  住进浙江医院ICU,陈女士的心跳、血压、病情评估和预判等一系列数据和提示,一目了然呈现在大屏上。而医护人员不眠不休,轮番守在病床边,一起陪她扛过了低血压、大出血等多个病危时刻。

  在昏迷整整7天后,陈女士终于苏醒。她轻轻地说:“我觉得自己像是做了场梦。梦中医生和护士一直鼓励我不要放弃。”她的家人喜极而泣:“我们都想放弃了,医生没有放弃。你能醒来,简直就是奇迹!”

  胡伟航介绍,在ICU住了两周,陈女士转入“后ICU”病房;一个月后,她能够在康复科医生的协助下站起来,踏出重获新生的第一步。两个月后,陈女士顺利出院。在ICU期间,她查出了心血管疾病,半年后回院复查时放入血管支架。时至今日,她身体状况良好,生活完全能自理。

  有技术、有真情 换来一个个生命奇迹

  如今,依旧有人对ICU存在刻板印象,认为这里是个只回荡着仪器“滴滴”声的冰冷空间。胡伟航说,其实不然。创造一个个像陈女士这样的生命奇迹,既需要创新技术加持,又依托医护的真情守护。

  为此,浙江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以“滴定疗法”(分阶段治疗)为理念,重视患者的脏器功能维护,具体在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人性化护理等方面“精耕细作”,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ICU是人体大数据最直观的呈现处,在这里每秒钟收集的个人身体数据可达上千条。浙江医院重症医学中心经过四年的精心研发与实际应用,成功打造“智慧重症”系统,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据了解,当前该系统已累计录入4000余例次患者数据,年使用频次超过1600次,不仅能收集整合大数据,让治疗更加有的放矢,还可以提前8小时识别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RBS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UTI(导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风险,预测未来24小时重点疾病发生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显著提高救治的效能。

  胡伟航表示,在救治危重病患者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技术的力量,感受的是人性的光辉。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每一份坚持都能换来奇迹的绽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命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