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第二届湖州“浙江大学校友日”暨浙江大学校友经济思享会举行,百余名浙大校友再次相聚,共度校友日、共商新合作、共谋新发展。
自去年湖州在全国率先设立浙江大学校友专属节日以来,“8月最后一周相约南太湖”已成为浙大校友欢聚的年度盛会。特殊的“校友日”背后是湖州与浙大的深情厚谊。转眼间,双方携手已走过18个年头。
相比往年,今年校友聚会主题更加鲜明:仿生智能机器人产业。站在时代风口,双方再携手开拓蓝海、拥抱“校友经济”,共同书写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篇章。
校地共融,“最佳拍档”开拓蓝海
成立浙江大学校友仿生智能机器人行业分会、发布仿生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浙江大学校友项目落地政策、承载仿生机器人孵化项目的国际人才创业港开园……新一轮地校合作剑指一件事:聚力浙江大学校友资源,全面助推湖州市仿生机器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合作焦点指向仿生智能机器人产业,背后有何深意?
浙江大学校友仿生智能机器人行业分会成立。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上周,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人形机器人“争奇斗艳”,到产业一线当起实训“工人”,听到声音命令准确抓取物品……更多科幻片中的机器人走进现实生活,预示着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新一轮变革机遇期。
抢滩万物智联时代的巨大市场潜力,湖州已悄然布局。今年初,湖州市发布八大新兴产业链迭代升级2.0版,其中新增仿生机器人产业链。
大力推动仿生智能机器人产业落地,对湖州来说既是应势之举,也是市场所需,且已具备较好条件。
首先,创新有储备。近年,浙大湖州研究院、电子科大(湖州)长三角研究院和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且都深耕机器人领域。其中,仅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就已研发全地履带无人车、便携式抛射无人机、空地双模移动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空天舱内人形机器人等数十款仿生机器人。
空间站舱内人形机器人 浙大湖州研究院供图
其次,产业有基础。近两年湖州陆续落地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激光雷达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和项目,以及元宇宙、人工智能等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具备较好的产业整合基础。
再次,发展有需求。去年浙江省政府将仿生机器人纳入9个优先发展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要求各地主动谋划培育新质生产力。湖州大批电机、物流、传感器等企业都有强烈的跨界转型需求——进入“风口”赛道。仿生机器人产业链可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提升产业附加值。
科技创新制高点的争夺和高端人才的战略博弈空前激烈,做强壮大仿生机器人产业链,湖州急需借智高层次产业人才,“家门口”的一流名校——浙大,就是“最佳拍档”。
本届“校友日”活动的一项重头戏,就是国际人才创业港开园。湖州市人才集团携手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南太湖新区管委会三方,共同成立仿生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转化中心,推进仿生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当前,已吸引智能两栖空地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智能收集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一批浙大校友转化项目入驻。
同时,为支持仿生机器人产业链项目发布专项政策,涵盖人才双创支持、专项金融支持、科研设备共享、设备投资奖励等多方面,助力构建仿生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
产业共促 合作模式渐入佳境
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的地校情延续多年,发挥各自优势、聚焦所需所能,市校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渐入佳境。
2006年5月,双方签订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议,先后深入实施四轮“1381”行动计划,即1个合作共建目标、3大平台、8大工程以及每年合作100个项目。
18年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持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0年起,双方开展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作为“桥头堡”,浙大湖州研究院成为市校双方深入合作的重要载体。“研究院集科技研发、人才引育、企业孵化、产业服务于一体,依托学校资源与湖州产业深度融合,为仿生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和低空经济等产业赋能,目前已集聚500多名常驻人才,建设28个研究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介绍。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图源:浙大湖州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为提升造血能力,浙大湖州研究院创新开创“四个一”合作模式,即“一院一园一基金一持股平台”,服务泛浙大系的孵化项目,打造项目孵化的“湖州模式”。
其中,“一院”即浙大湖州研究院,专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孵化新兴科技企业;
“一园”是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投融资服务;
“一基金”是首期规模5000万元的科创产业投资基金,优先支持研究院和科技园的孵化项目;
“一持股平台”通过持股平台公司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创新+反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架起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速公路”。
至今,浙大湖州研究院已孵化39家科技企业,数百项创新成果正不断转化应用到具体产业链上,开辟出产业新赛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大科技园湖州基地 图源:浙大湖州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瞄准科技最前沿、国家最急需、产业最高端,拉高市校战略合作的目标定位。”正如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所言,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双方正在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面实现更多关键突破。
在这一轮合作中,浙大湖州研究院与湖州国际人才创业港,两者类似于“大脑”和“身体”,形成了仿生智能机器人“一链贯通”的局面——浙大湖州研究院(研发)、仿生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转化中心(转化)、人才基金(投资)、仿生机器人产业园(生产)一气呵成,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密度聚集。
共创未来,热情拥抱校友经济
本届“浙大校友日”活动现场,高端电液智控及液压元器件生产制造项目等12个浙大校友项目签约落地湖州。
“当初选择到湖创业,首先是源于浙大湖州研究院的校友平台支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湖州是一座创业成本低、办事效率高、对企业家有求必应的城市。”2021年,浙大校友赖周年将流体机械节能控制技术的科研成果带到湖州,并成功实现转化。
校友,有情感基础,有信任背书,校友群体所产生的校友经济是地方和高校共同的战略资源、宝贵财富。
湖州在全国率先设立的“浙大校友日”,不仅仅是校友之间的聚会,更是挖掘校友潜力、放大校友经济的溢出效应,推动地方经济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浙江大学校友大咖座谈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拥抱“校友经济”,湖州展示出尊商爱才的拳拳诚意:一是推出支持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创新“8条”政策,打造覆盖专项扶持、专属基金、园区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浙大校友经济生态圈,促进浙大校友在湖州创业创新。
二是成立湖州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依托招商引才特战队,建立浙大校友服务平台和服务专员制度,为广大校友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三是与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建立战略合作,签订框架协议,依托校友会资源,在招商引智、活动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正如浙江集迈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郁发新所说,“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来湖州成就美好人生”已经不单单是一句口号,而是人才来湖后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参会的浙大校友们的共同感受。校友间口口相传的“口碑”,在无形中转化为营商环境加分项,一位位校友化身为“招商大使”,越来越多的浙大青年才俊成为湖州的“城市合伙人”。
浙江大学在湖科技成果转化十佳案例颁奖现场 共享联盟·湖州 张剑 摄
浙大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院长郑耀,研制了国内尺寸最大的立式高速旋转试验台;南浔巧知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京京,改造国内首条柑橘巧克力生产线,深度挖掘南浔红美人的附加值;魔芯(湖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润,成功研发国内首款消费级3D打印机,在全球20多个国家销售上万台……18年的市校战略合作,既为湖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又为浙大师生校友提供了广阔舞台。
据统计,浙江大学每年有近150名学子到湖州参加暑期实践活动、100多名专家到湖州交流指导,目前有7000多名浙大校友在湖创新创业,320余家校友企业在湖州扎根发展。
“最好的关系,就是双向奔赴、彼此成就。”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表示,“18年来,我们地校双方的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但地校合作的初心从未改变、步伐从未停止、势头从未减弱,我们在来来往往中成为最可信赖、最为紧密的合作伙伴。”
当前,浙江大学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湖州正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两者共同熔铸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市校合作之花将结出更多硕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