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地方政府怎么抓投资?途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寻求“外来和尚”,开展招商引资;一类是依靠本土企业,推行技术改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可见,投资的关键,一是有效,二是内生增长。对地方政府来说,招商引资固然重要,《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以后,一些传统的招商引资筹码失效,地方政府更应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来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认识到:留住本地优质项目是最好的招商引资。比如杭州的“项目内控”、宁波的“全域配置”、温州的“数据得地”、绍兴的“内生项目”、嘉兴的“增资扩产”,都是积极信号和积极行动。同时,国家和省级层面也出台了支持技术改造的增量政策。比如,国家层面出台了超大力度“两新”政策,主要扶持对象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今年浙江有149个内生项目拿到了23.7亿元的国补资金,该政策将延续到2028年;省级层面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示范项目的遴选支持工作也已于近期启动。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抓存量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存量企业永远是大盘。地方应进一步凝聚共识,支持企业在零地技改、扩产、迁建中提升工艺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产品升级、实现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的变革,推动全省制造业大盘真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安全化进阶。
(作者系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