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全年最痒的日子来了 皮肤科一半患者是来看瘙痒,如何止痒?

字体:
—2024—
12/30
14:09:10
2024-12-30 14:09:10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张慧丽 金晶 通讯员 徐思鹏

  进被窝,痒!穿厚衣,痒!洗热水澡,痒!泡脚,痒!吹冷风,痒!进了空调房,还是痒!

  进入冬季,很多人的皮肤开始“发痒”了,身上还挠出道道“血痕”。最近,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因皮肤瘙痒就诊的患者数量也不断攀升。

  为什么一到冬天更容易痒痒痒?今天,浙医在线结合冬季瘙痒高发的几大场景,请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一起聊聊如何止“痒”。

  场景一:洗澡、泡脚后

  越洗越痒,越烫越痒

  前几天,钱大伯由女儿陪着来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皮肤病联合门诊看病。

  “这天气变化太快了,一穿多了衣服,身上又干又痒”……一进诊室,钱大伯就向接诊的孙秀坤主任医师吐起了苦水。他撸起袖子和裤管,只见小腿前侧、大腿内侧、双手前臂都是抓痕和大片皮疹,还有一些抓破形成的血痂。

  原来,天气转凉换了被子后,钱大伯就出现了“痒”的烦恼。一开始,爱干净的他以为是被子的问题,一边重新翻晒被子,一边自己增加了洗澡的频率。洗澡从两天一次变成了一天一次,洗澡水温也调高了,洗澡时间从15分钟左右延长到了35分钟左右。可越洗越痒,越烫越痒……

  “你得的是乏脂性皮炎,换句话说,就是皮肤太干了。”孙秀坤解释,乏脂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皮肤表面油脂分泌减少,缺乏足够滋润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细小鳞屑,严重时可见“碎瓷器”样裂纹。皮肤干燥脱屑后会刺激痒觉神经,从而引发瘙痒症状,并因搔抓而出现抓痕、渗血。

  天冷泡热水脚越泡越痒

  拿冰饮料紧急敷脚才慢慢止痒

  天气冷,总感觉脚冷,杭州的王先生网购了一个电动足浴盆准备每天泡泡脚。

  原本想在家好好享受,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到货当晚,我就用它泡脚了,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水温也调在正常的温度,不是很烫。”王先生说,刚开始觉得挺舒服的,脚热乎乎的。泡了半小时左右,脚擦干后,痒的感觉来了。

  “感觉皮肤很干,特别痒,止不住想去挠,挠了还是不解痒,涂了润肤霜依然痒,最后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饮料,在脚上来回敷,这才慢慢止痒。”

  有了这一次的经历,王先生再也不敢这样泡脚了,新买的足浴盆被束之高阁。

  孙秀坤表示,泡脚后出现脚痒的情况,其实和洗热水澡后出现瘙痒是同一种情况,“感觉皮肤干燥发痒时,要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可以用手拍一拍,或者用冷毛巾敷一敷,缓解瘙痒”。

  场景二:温暖的被窝

  一睡觉就手脚发红、瘙痒、起疹子

  13岁女孩天天睡不好

  “罪魁祸首”是温暖的被窝?

  露露今年13岁,读初一。小姑娘向来比较怕冷,气温越来越低,小半个月前,妈妈特意为她买了一套牛奶绒材质的床品,床单和被套都有细密的绒毛,就算直接接触皮肤也不会冷。洗晒晾干后换下原先的床品,露露的被窝温暖升级。

  被窝实在是暖,睡着睡着,露露的手脚发热,慢慢还开始发痒,忍不住把手脚伸到被子外面去。天气冷,担心露露踢掉被子受凉,操心的露露妈妈都会来一两趟给她盖被子。一个踢一个盖,一晚上下来,两个人睡得都不好。

  过了两天,露露的手脚不仅是痒,还起了一片一片的疹子,越发难受,必须时不时抓一抓挠一挠,睡眠质量更差了。几天下来,露露有一回还忍不住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

  上周,露露妈妈带着她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找到叶瑜剑副主任医师门诊就诊。

  “问诊过程中发现,小姑娘以前是有特应性皮炎病史的,最近几年控制得比较好,这次发作,小姑娘的妈妈也怀疑是不是复发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关系。”叶瑜剑详细了解了情况,认为问题可能出在露露的被窝上。

  “和这个小姑娘类似,一进被窝就出现瘙痒等症状的情况在门诊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和温度高、血液循环加快有关,血液循环加快的同时与瘙痒有关的炎症因子释放增多,就可能引发瘙痒等问题。我们也接诊过有些患者一到冬天就爱用上电热毯,还喜欢把温度调到最大挡,也是这个原理。”

  叶瑜剑说,露露的发病和毛绒床品也有一定关系,一方面是材质的问题,如果本身对材质过敏,可能也会引起瘙痒,就好比有人只能穿棉、麻等材质的衣物,而对腈纶、聚酯纤维等化学纤维过敏;另一方面,如果用久了,毛毯等床品更容易“藏污纳垢”,滋生螨虫等,也是发病的相关因素。“小姑娘原先就有特应性皮炎的病史,症状确实会更明显或者更严重一些。”

  叶瑜剑表示,针对这类患者,一般会建议将床品更换成全棉材质的,同时经常清洗、晾晒。如果在用电热毯,需要停用。“要是症状严重或本身就有相应病史,先通过激素药膏等对症治疗,待情况好转后,做好皮肤日常保湿工作,尽可能避免复发。”

  场景三:处于冷环境

  骑电动车赶去单位

  一阵冷风吹来

  40岁男子脸上、手上出现大片风团

  大约8年前,32岁的程先生在一次运动大量出汗后,胸口处出现了大片风团,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胆碱能性荨麻疹(注:由于运动、应激、饮酒或进食热饮等各种原因使皮肤局部中心体温升高,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发病原因和运动有关。

  自那次之后,荨麻疹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反复折磨着程先生。而且,荨麻疹的类型也在变化,胆碱能性荨麻疹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后,随之而来的是压力性荨麻疹(注:受到持续性压力导致受压部位产生瘙痒、疼痛感、灼热感、水肿性斑块等),比如手表戴久了,表带环绕一圈的部位便会出现风团,摘掉手表后几个小时或半天,风团会逐渐消退。

  两三年前的1月中旬的一个清晨,程先生从家里出门去上班,走在寒风中的他觉得双手和脸颊开始发痒,这种剧烈瘙痒的感觉他太熟悉了——又是荨麻疹!可这次发病又是因为啥?

  医生给出了答案——寒冷性荨麻疹。“医生说,当皮肤遇到冷的物体,比如吹冷风,就可能发病。”

  自从出现过这个问题,程先生开始避免吹到冷风,尤其在冬天,保暖工作做得很好,头面部和双手该遮的都遮住,一直没再发作。直到不久前的一个早高峰,车子正好送去保养,程先生又急着赶去单位开会,想着就六七公里的距离,打车怕堵车费时间,还不如骑电动车,就这么几分钟,冷风一吹,又中招了!

  叶瑜剑说,天气一冷,尤其是气温骤降时,门诊中寒冷性荨麻疹的患者会大幅增加,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原先就有相关病史的,出现风团、红疹的部位基本是头面部、颈部、双手等冬季容易暴露在外的位置。

  “发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免疫功能的紊乱,一旦遇上冷刺激,就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绝大部分患者都能自行好转,离开刺激源后,风团、红疹逐渐消退,只有比较严重的才会出现眼睛肿、嘴唇肿、喉头水肿等,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当然,目前我还没有遇到过这么极端的患者。”

  叶瑜剑提醒,冬季气温低,如果既往有寒冷性荨麻疹病史,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等,把容易暴露的部位保护好,在极寒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场景四:处于热环境

  24岁电商主播长期带妆、做医美

  一进空调房,面部发红、发干、发痒

  和寒冷性荨麻疹相反,当从寒冷的环境转换成温热的环境时,玫瑰痤疮症状就可能开始显现了。

  24岁的小宁是一位电商女主播,店铺主营女装,她的工作是穿上店里的商品,为观众展示上身效果。为了上镜效果,小宁需要长时间带妆直播,带妆时间久了,皮肤状态变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小宁时不时做一些医美。

  今年夏天,小宁去海边玩了一趟,晚上回家,发现两颊和鼻子变得很红,之后还出现了红斑,瘙痒、发干的同时还伴面部灼热,就医后确诊为玫瑰痤疮。

  自从12月中旬降温,不断脱衣、穿衣很容易着凉,小宁的直播房间里开起了空调。过了几天,每当从室外走进房间,小宁就开始明显双颊通红、发干、灼热、瘙痒……即使开着滤镜,依旧能看出脸部发红,又干又痒的情况下,小宁忍不住抓挠,严重影响工作状态。

  “接诊后,通过问诊、皮肤镜检查并结合病史,考虑是玫瑰痤疮复发。”叶瑜剑说,玫瑰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诱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天然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和天然免疫功能是主导机制,日晒、温差变化、情绪波动、不当的皮肤护理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玫瑰痤疮。

  叶瑜剑提到,门诊中玫瑰痤疮的患者多是中青年女性,长期化妆、做医美等导致皮肤屏障被破坏,本来就比正常人更脆弱,一旦受到紫外线照射、温差变化等刺激,就可能引发问题。“夏季和冬季是两大高发时节,夏天紫外线强烈,而冬季经常在暖气房进出,一冷一热温差大,血管剧烈扩张,皮肤表面温度升高,就开始逐渐发烫、瘙痒……”

  根据小宁的情况,叶瑜剑建议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同时配合激光治疗,抗炎舒敏,一段时间下来,她的情况有所改善。

  进入冬季 皮肤科门诊一半患者 因皮肤瘙痒就诊

  叶瑜剑提到,进入秋冬季,门诊中因瘙痒问题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其中多数为老年人。“就拿这段时间我的老年皮肤病门诊来说,一般半天的时间可以接诊30人左右,一半以上都是因为皮肤瘙痒来的,而普通门诊中,老年皮肤瘙痒患者也不少。”

  为什么一到秋冬季皮肤干痒的问题越来越多?叶瑜剑解释,秋冬时节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这导致皮肤水分容易流失,皮肤变得干燥。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出现瘙痒症状,因为干燥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加敏感;其次,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新陈代谢减缓,皮肤血液循环变差,这也会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加重皮肤干痒的症状;此外,老年人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痒问题。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皮肤特点有关,如皮肤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和敏感。

  免疫衰老、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老年神经病变……

  年纪越大

  皮肤瘙痒问题越严重

  根据相关统计,皮肤瘙痒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女性多于男性,秋冬季节发病更常见。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5岁以上门诊患者发病率为12%,8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为20%。也就是说,年纪越大,皮肤瘙痒的问题确实会更严重。

  叶瑜剑表示,引发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通常包括皮肤源性、系统疾病、神经源性及精神源性等,还与老年患者年龄、生理及代谢特点有关。“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免疫衰老,老年人由于幼稚T细胞逐渐缺失,免疫系统普遍具有促炎症反应以及T、B细胞功能异常两大特点,表现为一些患者更加敏感或者出现明显的辅助性T细胞2(Th2)优势。简单理解,就是随着年纪的增加,皮肤免疫功能在衰退。”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也是老年人更易出现皮肤瘙痒的一大原因。“皮肤屏障是皮肤角质层的组织结构,由角蛋白和中间丝相关蛋白终末分化而形成的角质细胞套膜和细胞间脂质组成‘砖墙结构’。上了年纪,皮肤屏障受损,皮肤不能阻止潜在的抗原,使细胞因子释放,启动皮肤屏障修复过程中促炎过程,从而导致瘙痒发生。”

  “老年人感觉神经病变也可引起泛发性瘙痒,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神经病变也可以引起局限性瘙痒症,以肛门生殖器部位最为常见,在这类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可检查出腰骶神经根病变。此外,皮肤瘙痒还可能是甲状腺疾病,肝炎、肝硬化等肝胆疾病,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预警信号。”

  叶瑜剑提醒,老年患者因基础病较多,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一些药物也会引起皮肤瘙痒,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抗生素。因此,出现瘙痒不适时建议适时就诊,明确原因。

  洗完澡涂保湿乳记住两点: 快速!量多!

  叶瑜剑说,冬季引发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洗澡总归是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想要缓解或者预防瘙痒问题的出现,除了遵医嘱对症处理,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湿非常关键,体现在洗澡上,也就有所讲究。”

  “人体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膜,夏天汗液分泌多,皮脂膜厚,而冬天皮脂膜本就薄,要是洗澡频率高,容易将这层‘保护膜’洗去,皮肤水分更易挥发,自然更加干燥,因此要根据个人习惯和喜好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和时长。对于已经出现干燥、瘙痒等不适,或者原先就有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病史的人群来说,建议每周洗澡1-2次,每次洗澡不要超过10分钟,避免频繁用力搓澡,洗澡水的温度最好在37℃左右,不建议超过40℃。”

  叶瑜剑说,洗澡时建议使用弱酸性沐浴露,“门诊中经常有患者说自己在用硫黄皂等产品,希望止痒、控制湿疹等,其实,硫黄皂的pH值偏高,是碱性的,而皮肤是弱酸性的,碱性的硫黄皂把皮脂膜中和,反而起不到保湿的作用。”

  洗完澡后涂抹润肤乳讲究一个词——迅速。“因为皮肤表面水分挥发很快,最好5分钟内抹完全身,迅速锁水保湿,等到都干透了再抹,效果就不好。”叶瑜剑提醒,对于有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病史的患者,建议成人每周涂抹200-250克润肤乳,儿童每周涂抹150克,全身都要涂抹到,特别是本就容易干燥的肢体远端。

  “也许有人会问,一周就洗一两次澡,每次洗完澡要涂的量是不是太多了?实际上,涂抹润肤乳并不仅限于洗澡后,如果怕一次涂抹的量太大不好吸收、弄脏衣服,也可以分次涂抹,临床中,我们也会建议有相应问题的患者一天多涂几次润肤乳保湿。”而对于正常人群,也建议洗澡后涂抹润肤乳,但没有具体的用量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情况增减用量。

  在润肤乳的选择上,一般不建议用橄榄油、甘油等不含生理性保湿成分的产品作为保湿剂,适宜选用较为滋润的润肤乳,比如维生素E尿囊素乳膏等,吸收和保湿效果好。

  “除了做好保湿外,需要注意衣物及床上用品的材质选择,减少或避免穿着、使用毛织、化纤制品,建议选择纯棉制品,内衣、被褥等勤更换、暴晒;出现瘙痒时,尽可能避免搔抓,以免加重对皮肤屏障的损伤,加重‘瘙痒-搔抓-瘙痒’的循环,可以用手拍一拍,或者用冷毛巾短时间敷一敷,缓解瘙痒;有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室内温度 25℃-27℃,相对湿度50%-60%;饮食清淡,少喝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叶瑜剑表示。

  冬季止痒指南15条

  1.减少或避免穿着、使用毛织、化纤制品,建议选择纯棉制品。

  2.内衣、被褥等勤更换、暴晒。

  3.有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室内温度25℃-27℃,相对湿度50%-60%。

  4.饮食清淡,少喝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5.多喝水。

  6.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和时长。

  7.已经出现干燥、瘙痒等不适,或有特应性皮炎、过湿疹等病史,建议每周洗澡1-2次,每次洗澡不要超过10分钟。

  8.洗澡时避免频繁用力搓澡。

  9.洗澡水温度最好37℃左右,不建议超过40℃。

  10.建议使用弱酸性沐浴露,不要用硫黄皂等。

  11.洗完澡后5分钟内涂抹润肤乳。

  12.正常人群,建议洗澡后涂抹润肤乳,但没有具体用量要求,根据自己肤质增减用量。

  13.有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病史,建议成人每周涂抹200-250克润肤乳,儿童每周涂抹150克,全身都要涂抹到,特别是本就容易干燥的肢体远端。怕吸收不了,可分次涂抹。

  14.润肤乳一般不建议用橄榄油、甘油,适宜选用维生素E尿囊素乳膏等,吸收和保湿效果好。

  15.出现瘙痒时,尽可能避免搔抓,可用手拍一拍,或用冷毛巾短时间敷一敷来缓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医院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