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缙云百年老宅里,三位00后开设课程——

让非遗作品越来越年轻

字体:
—2025—
02/02
07:29:23
2025-02-02 07:29:2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黄彦 通讯员 朱亮羽 县委报道组 汪峰立

  浙江在线2月2日讯(记者 黄彦 通讯员 朱亮羽 县委报道组 汪峰立)1日,缙云仙都景区内的鼎湖峰非遗市集热闹非凡。活动现场,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和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集市上,缙云女孩蒋港宁和她的小伙伴正忙碌地向游客介绍自己手作的非遗作品:“这是大漆工艺制作的项链,这是用灯工玻璃烧出来的小蛇耳坠,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很适合蛇年佩戴!”游客李女士一边听着介绍,一边试戴饰品。最终,一件晶莹剔透的、可以缠绕指上的粉色小蛇玻璃戒指被她付款带走。

蒋港宁在非遗手作体验店工作。 通讯员 朱亮羽 摄

  “制作玻璃饰品运用到的灯工玻璃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料器’的工艺分支。桌上的漆饰也用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中的螺钿镶嵌、金银平脱等技法。”蒋港宁一一介绍:玻璃制成的“蛇”样生肖饰品栩栩如生,大漆工艺制成的漆画、漆器、漆饰,古朴中又透着灵动……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古老美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技艺,4个月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漆艺术设计专业的蒋港宁和玻璃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友张光辉,以及发小应知龙“落户”缙云县壶镇镇的应氏四合院。三位“00后”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开办“黑石堡”艺术体验中心,开设了大漆制作、玻璃烧制、软陶雕塑等系列线下课程,并通过一对一体验教学、设置大漆基础技法课程等办法降低门槛,让“零基础”顾客快速上手,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百年老宅也变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播点。

  春节期间的“黑石堡”到了深夜也很热闹,除了前来体验的顾客,蒋港宁和张光辉还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技艺,制作了一批年轻态的作品,比如盘曲为缙云的“云”字的玻璃小蛇杯垫、玻璃镶嵌的“葵花”、加嵌金属的夹纻胎漆器……这些作品用于参加当下的非遗集市,以及缙云博物馆的非遗展览、讲座和工坊活动。

  除了忙活动,蒋港宁和张光辉的非遗手作体验店也在年初一开业。“集市上的顾客若想自制作品,我们就会把他引导到店里做手作,免费喝饮品。”从仙都景区入口处步行10分钟,一间古色古香的店铺里,游客正喝着咖啡,做着属于自己的非遗手作。

  “非遗技艺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趣味无穷。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多设计些新鲜好玩的作品,让更多人关注到非遗。”谈笑间,蒋港宁和小伙伴又忙着接待顾客去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缙云;非遗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