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十四五”交卷之年 浙江各市这样答题

字体:
—2025—
02/14
13:50:53
2025-02-14 13:50:5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宋哲源 戴睿云

  乙巳开春,意味着“十四五”交卷之年已迎面而来。这是阶段性发展的总结点,也是冲刺重要指标达成的关键期。

  开年,浙江新春第一会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题,对新一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截至2月12日,浙江11个设区市相继完成各市新春第一会,对2025年工作作出谋划布局。对标“十四五”圆满收官目标,浙江各市如何冲刺?

  首先来看经济。对比各地“十四五”规划定下的总量指标,多个设区市眼下只差“临门一脚”。例如,杭州的目标是在2025年GDP突破2.3万亿元,而2024年数据已逾2.18万亿元;宁波、金华提前达标,只待更上一层楼;目标破万亿的温州,目前只有不到300亿元差距;绍兴离既定目标则仅有130亿元左右……

  “十四五”期间,形势变化与内外挑战有目共睹。应对挑战和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从浙江各地今年新春首会综合来看,“创新”二字,是当之无愧的“C位”。

  各地经济稳步达标的背后,紧抓产业“向新向智”的信号持续走强。

  早在2018年,杭州就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十四五”期间,杭州规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提升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

  眼下,杭州数字经济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顶流”,诞生了以深度求索、游戏科学、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型企业。因此,杭州在新春第一会上强调的“让大兴科技、大抓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奋进2025的最强音”,更引人遐想未来。

  从行动处看风口,杭州“8+4”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该市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

  汇总发现,在保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围绕创新突破,杭州已制定专门的行动方案。今后,杭州计划实施教科人一体攀登、企业创新能提升、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流创新环境建设共“五大工程”,逐步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积极布局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在其他市的新一年布局中,创新同样是重中之重。

  新春第一会上,宁波提出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520”科技创新体系和“361”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以冲刺“双万”城市为目标的温州,也连续4年把“创新”作为新春第一会的主题。

  放眼全国,去年GDP增速较快的温州,升至全国第28位,成为晋级下一个万亿城市的最强候选者之一。产业的支撑力,毋庸置疑。去年,温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4.7%。抓项目、抓创新,对即将迈入GDP万亿大关的温州,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

  去年,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温州工作,并赋予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新使命新定位。随着温福高铁、杭温高铁、温武吉铁路等线路打通,温州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能级方面,也迎来一个突破性的机遇。

  新春第一会上,温州明确提出,要凭创新制胜、推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创新温州“八大工程”,努力“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

  观察温州,可以看到喜“新”不厌“旧”的产业逻辑。一方面,温州以创新赋能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其时尚化、国潮化、数字化转型,撬动企业设备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温州推进以中国(温州)数安港、中国眼谷为代表的“一港五谷”建设。从全局看,温州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势必以创新为引,着力构建匹配“全省第三极”实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是省委部署的新一年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台州,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将产业平台的提能升级作为发展的三大牵引性抓手之一。

  这一产业平台集聚的正是新质生产力: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等5个产值超千亿的核心产业集群,汽车电子、智能光伏等5个百亿级“新星”产业群等。今年,台州还将布局临港临空产业园,实现低空经济产值翻番倍增等目标。

  观察各市新春第一会,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关键词——营商环境。

  金华的新春第一会上,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正式发布,9家涉企部门负责人围绕助企服务作出承诺。会上明确,将把“助企业”纳入市委、市政府新一年的经济工作主线,牢固树立“服务是本职,不服务、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

  一组最新数据,折射出金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2024年度,金华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79%以上的GDP、98.1%以上外贸出口,集聚了全市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3%发明专利和60%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全市88%的就业岗位。相对应地,在金华发布的2025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中,涉企政策占比就达到74%。

  可以说,新一年发展的增量,很大程度在于民营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营主体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营商环境好,则市场信心稳,企业干劲足,经济发展就会更有活力。

  无独有偶,湖州新春第一会也专门提到,只有始终把企业家奉为“座上宾”,为企业家“雨中打伞”“烈日遮阳”“雪中送炭”,才能形成“营商环境向阳开、政企同心向未来”的生动局面。此前,湖州也提出,要创优“机制最有效”的市场环境、“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人才最有感”的创新环境。

  而吹响“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号角的衢州,将在今年推动“才呼我办”“企呼我应”等工作机制改革,打响政务服务标准化品牌;着力培育耐心资本,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出海”,持续优化开放服务。

  浙江省委在部署今年工作总思路时指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要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是丽水义不容辞的责任。丽水新春第一会明确,要全力缩小“三大差距”,推行老区共富先行。具体到今年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体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比值达到75.5%,与省内最高的设区市倍差缩小到1.52。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各市新春第一会,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被突出强调。嘉兴、绍兴直接把“六干争先”写进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舟山新春第一会则聚焦深化“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作风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的鲜明导向,振奋精神、集中精力、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把牢干的方向、聚焦干的重点、激扬干的动力,浙江各地正迅速掀起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热潮,全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年红,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十四五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