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8日讯(记者 应磊 共享联盟·海曙 崔宁 蔡尚容)日前,由宁波海曙企业云山动力(宁波)有限公司自主打造的46系列大圆柱超充电池磁悬浮生产线正式投用,年产能1.5GWh。
走进位于海曙区古林镇的磁悬浮组装线车间,1500平方米空间有序分布着7个集装箱大小的箱式组装间,每一间都布设精密自动化生产装置,分别负责包胶入壳、正负极集流焊接、封口焊接等7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层层叠叠的装置间,一条修长的运载轨道贯穿其中,并串联起每个生产环节。
在智能磁驱系统驱动下,一节节已处于半成品状态的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如同“坐”上一趟每秒5米运载速度的磁悬浮列车,每至一处组装“关节”,秒停、秒衔接、秒装配,继而“秒发车”驶向下一个生产环节。
当下,具备更高倍率性能的大圆柱全极耳电池,是移动充电、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新宠儿”。相较于传统的单极耳结构,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可成倍增加电流传导面积,缩短电流传导距离,从而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发热量延长电池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在高温或严寒气候环境下,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充放电自如,快速高效且安全。
但由于材料小且薄,在焊接等中段电芯装配环节中较易变形或受损,此外存在一定的人工偏差。对此,云山动力一方面着眼材料自身特性,采用“切折卷”等技术,另一方面则从更新生产设备提升焊接良率。“去年上半年落户海曙以来,我们便着手通过创新打造速度快、精度高、智能化的磁悬浮组装生产线,以数智化手段,提高焊接过程的精准度、一致性和效率。”云山动力董事长袁定凯说。
搭载智能磁驱系统的磁悬浮装配生产线,可完成工业机器人的联动控制,通过采集运动轨迹与工艺数据,构建从物理产线到数字孪生的完整映射,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这条磁悬浮组装生产线中,每个生产环节就相当于一个“车站”。在集流盘焊接环节,一班班运载着半成品电池的“磁悬浮列车”沿着轨道驶来,每一班都稳准停在焊接点位。粉红色的激光旋即闪烁亮起,不过1.5秒,超1300片如牙齿大小的极耳便被牢固且规律地焊接到集流盘上。
云山动力工程总监马宝秋介绍,磁悬浮生产线的传输速度为普通物流线的3倍,一班“列车”跑完整条产线仅需3.2秒,1分钟内产线便可组装完成75支大圆柱电池。尤为重要的是,其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正负5微米之间,不到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列车”不仅快,且“靠站停车”位置误差极小,大幅提高焊接精度。此外,移载过程中无摩擦、无接触,且全产线设备内部实现万级粉尘控制,由此保证产品质量。
如今,云山动力的产品已经进入国内知名车企供应链,也受到不少海外客户青睐。前阵子,云山动力就接到某海外市场一笔PSS高功率储能系统电池包产品的订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