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4日讯(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黎晁萍)2024年,嘉兴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绩单持续亮眼:全市新增“小巨人”企业51家,6年来累计培育203家,列全国城市第19位、设区市第5位。而在2019年之前,嘉兴“小巨人”企业仅为两家。
“产业根基深厚、土壤肥沃,成为嘉兴‘小巨人’成长的温床。”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专精特新企业往往专注于细分市场,是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嘉兴的“小巨人”,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三大领域。那么,嘉兴为何盛产“小巨人”?这些企业又有怎样的大能量?
近年来,嘉兴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并为入库企业量身定制电子诊断书,已累计为630余家企业查找出2000余个短板,去年新增的51家企业均接受过诊断提升服务。
桐乡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就享受了这一红利。对标“小巨人”,墨卓生物这些年苦下功夫。作为国内单细胞测序领域的龙头企业,墨卓生物主要从事单细胞技术科研工具研发,主营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今年,企业将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力。“市县两级专家上门诊断,找到专利数少是企业的薄弱点之一,据此提供针对性指导。”墨卓生物资深科学家徐云飞说。
为补齐中小企业的发展短板,嘉兴还设立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打造生产型企业的“服务区”。近3年,该基地已招引各类服务机构60余家,服务企业近2000家。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投入较大资金,在这过程中,各项政策补助给予企业足够的底气。海宁市黄湾镇,浙江英德赛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巨大的氨气设备生产线静静地作业着,如今企业已成为国内首批次“7N超纯氨”生产厂家,是全国最大的高纯氨生产基地之一。
去年,嘉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业服务、专项资金等要素资源,助力企业跨能级提升,全市13家企业入选全国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计可争取国家资金7800万元。
此外,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嘉兴也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高辨识度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带动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
位于南湖区的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时钟同步设备研发,是国内该领域规模最大的头部企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提供相关设备和解决方案,已经实现部分时频芯片和语音芯片的国产替代。目前,嘉兴已培育了斯达半导体、闻泰通讯等一批“千里马”企业,形成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
此外,嘉善围绕光通信、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形成以光电子器件为主体,原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封测等关联产业协同的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海盐以车床刀具、钢板钻等为核心,培育恒锋工具、欣兴工具等占据行业“C位”的单项冠军企业。去年,嘉兴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4个,总数均列全省第一。
今年,嘉兴将多渠道动态建立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清单,力争到2027年底,专精特新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