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妹掏出手机翻看孙子的照片。 吉妮 摄
出生仅880克的安安看上去比巴掌还小。 培期 摄
初春的雨水斜斜掠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浦院区的窗前,在新生儿科的暖箱里,两个脆弱的小生命平平、安安(均为化名)正奋力与死神掰腕。在新生儿科ICU门口,隔着玻璃窗,刘玲妹与双胞胎孙子进行着最特殊的对话,她相信,自己布满老茧的手掌能传递温度,褶皱的眼角能承接孩子所有的不安。
NICU门外守望 坚信孩子一定会好起来
刘玲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上百张两个孙子在暖箱的照片,屏幕像素不高,画面模糊,却让她视如珍宝。在乐清磐石镇重石村一农民自建房里,记者见到了独自在家的刘玲妹,一看到记者,她掏出手机展示一张孩子攥住小拳头的动图:“这是平平,你看他的手指在动。听医生说,弟弟安安昨天还眨眼睛呢。”老人浑浊的眼眶里满是温柔和慈爱。
手机里的照片不仅是生命的见证,更是奶奶与孙子情感的纽带。“孩子在医院,我每天都担心他们会不会饿,有没有难受,待在暖箱里是不是舒适。”刘玲妹说,这些牵挂让她经常失眠,人也日渐消瘦,只有翻看孩子的照片,隔着屏幕抚摸他们的小脸蛋,心情才会得到平复。
每次去医院的探望成为支撑刘玲妹的力量。虽然去医院路途遥远,来回至少要两个小时,即便到了医院也进不了病房,但只要站在新生儿ICU门口,透过小小玻璃窗,凝视着病房里的暖箱,刘玲妹就变得异常坚强。“到了医院,我仿佛能感应到孙儿们的心跳,我们祖孙的心紧紧相连,坚信他们一定会好起来!”
“这个奶奶不容易,每周都会来询问孩子情况,每次来了都在病房门口久久不肯离去。”刘玲妹的坚定,让医院的医护人员动容。
水晶宝宝“闯关”路 一场伟大的战争
“平平现在奶量上来了,一天需要注入的静脉营养液就六七十毫升。”温医大附二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孕26周出生、体重仅880克的平平正在暖箱内安睡,随着呼吸起伏,他的小肚子一鼓一鼓的,仿佛敲响了生命的鼓点。
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朱将虎将双手深入暖箱,查看着平平的状况。稚嫩脆弱的“水晶宝宝”身长仅有朱将虎一个巴掌大,薄如蝉翼的皮肤黑红黑红的,细如发丝的血管内置入了PICC导管。“营养液会通过静脉微泵和PICC管,在24小时内匀速打入平平体内。”朱将虎解释道。
每一个早产儿活着,就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注入他们体内的每一滴营养液都像精准的“生命燃料”,支撑着他“过五关斩六将”。“目前,平平每天需摄入奶量已从一次0.5ml增加到14ml,肺部情况有所好转,就在一周前改用无创呼吸机,心脏动脉导管在用药后也已关闭……”在医护团队各位“临时爸妈”的悉心照顾下,平平的状态日趋稳定,属于他的生命马拉松赛程已经过半。
比之双胞胎哥哥,安安的现况要差一些。“安安刚出生时,Apgar评分仅7分,呼吸、肤色、反应都扣了1分,今天才刚撤了有创呼吸机,换成无创的,每小时需要注入的营养液4.8ml,比哥哥多2.1ml……”记者随朱将虎步入另一间NICU,两名护士正在为安安置入的PICC管更换一次性膜。
完成消毒、换膜后,护士们又将棉被重新罩在暖箱上,安安仿佛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子宫中,如同一粒重归泥土的种子,在无数双手的托举下,向着阳光一寸寸生长。“早产儿的救治没有‘奇迹’,只有科学、耐心和永不放弃的爱。”朱将虎告诉记者,安安后续还要闯过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特别是发病率达5%-8%的旱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更是悬在他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发病重则开刀做手术,甚至有不低的死亡率。此外,早产儿免疫力低下,还容易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愿“水晶宝宝”闯过的每一个关卡都化作他们生命的养料,每一份坚持都能迎来生命的绽放。
春笋顶冻土 需要社会共同助力
自从今年1月23日那场揪心的剖宫产,刘玲妹这个原本该含饴弄孙的农村妇人,便被无尽的担忧与忙碌填满,沧桑的脸庞也爬满皱纹。坐月子的儿媳需要人照顾,身体不好的儿子在流水线上“打螺丝”,年迈的丈夫每天都要去工厂干足12小时,一家人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整个家庭的日常开销。但比起这些,更刺痛刘玲妹的是医院缴费单上的数字——首笔10万元治疗费像座大山,压垮了她积攒半辈子的勇气。
“孩子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一定要救!”刘玲妹坚定地要救治孙儿,她拿出家里仅有的5000元,在一旁的邻居说:“她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离10万元医疗费还相差甚远,刘玲妹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去借钱,当她凑齐了首笔治疗费时送到医院时,刘玲妹以为两个孙子有救了。可就在昨天,刘玲妹获悉兄弟俩的医疗账户余额已不足1万元,不能完全覆盖未来三个月的治疗费用。“接下来的医疗怎么办?去哪里借?”刘玲妹再次陷入困境。
随着治疗的深入,平平和安安的治疗费还会不断地增加。每一次新的检查、每一天营养的供给,都需要高额的费用支出,对于刘玲妹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情况稳定,双胞胎兄弟至少还要20万元的费用。”主治医生、温医大附二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朱将虎说。
“世上还是好人多,有好人的帮忙,我两个孙子一定能挺过难关,将来我会让他们做好人回报社会。”即便生活如此不易,乐观的刘玲妹依然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相信孩子们能像春天的笋尖,顶破寒冬的冻土。
如果您被这两个坚强的“水晶宝宝”和他们乐观的奶奶所感动,请联系“党报热线”88869996,为坚强的小生命点亮希望的灯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