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

解答好“创新、转化、持续”三道题

字体:
—2025—
03/06
07:08:51
2025-03-06 07:08:5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过去一年,在走访服务科创平台和重点企业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教科人一体化”已经从政策概念转化为发展刚需。衢州的创新基础有限,但成长速度很快,也有自己的特点,去年进位至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58位。

徐张艳代表 受访者供图  

  如何把有限的创新资源用好用足?就是要在推动教科人一体化的进程中,解答好“创新、转化、持续”这三道题。

  谁来创新?要让实验室和车间对上频道。在走访企业时,我经常听到一句话,“技术卡脖子,自己干不了,高校又搭不上”。为此,我们一边引进大院名校合作共建科创平台,一边推动重点企业和科创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比如,巨化集团与衢州化工新材料创新研究院合作,在新型液冷热管理材料上开展联合攻关,相关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在企业需求主导下,目前全市已建成创新联合体22家,高能级科创平台和企业实施合作项目70项,产学研合作不再是“纸上联姻”。

  怎么转化?要给中试基地装上“加速器”。科创平台要与产业集群协同联动,关键要在市场化、生态式运作能力建设上下功夫。调研中,有科研人员感慨,“论文能发顶刊,但成果转化像‘闯雷区’”。我们决定从中试环节破题,建成浙大衢州研究院中试基地,去年入选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项目。如今,这里成了“创新枢纽”,已承接中试项目40余项,服务企事业单位500家次,累计培训企业职工、高校学生超5000人次。

  如何持续?就是把人才“种”进产业链里。过去经常有企业反映,“招来的博士理论功底很好,但适应的过程比较长”。我们意识到,人才要好用,一定要接地气。为此,加快探索人才流动制度等改革措施,推出“双聘制”,让高校教师进企业兼职,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同时,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创新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