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冷空气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预计明天早晨我县安文、双溪、尖山、玉山、九和、尚湖、方前、大盘、盘峰、仁川等乡镇(街道)最低气温将降至4℃以下,有霜或霜冻,请注意防范低温霜冻天气对农业的不利影响。”3月20日12时50分,磐安县气象台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冷水镇潘潭村浙贝母种植户卢宾说,这样的预警很贴心,农户可以提前做好防冻准备,减少损失。
近年来,磐安县气象局致力于完善“梯次化”预报预警服务,围绕灾害性天气“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目标,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该局充分运用全省雷达精细化拼图和全市X波段雷达组网等技术,第一时间捕捉灾害性天气的动态,及时精准发布预警。2024年以来,共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78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53次,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2次;发送决策服务短信386条,接收人次达169万余次;启动应急响应13次,总时长1004小时58分钟。
磐安县气象局与县防汛办联合建立暴雨“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发布《磐安县短时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指南》,细化预警叫应流程,加强智慧叫应。2024年发起叫应29次,叫应人数17652人。目前,磐安县气象局雷暴大风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达50.6分钟,位居全市第一;暴雨预警信号时间提前量为173.4分钟,位列全市第二。人工增雨作业量37次,平均单次火箭增雨量92.84万吨,均列全市第一。
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磐安秉持“新建与提标并举”思路,统筹农村防灾减灾救灾专项资金,推进村级气象站建设、防灾减灾预警服务网络优化、应急预案完善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等基础工程,打通气象预警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该局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水平,高效融入“1833”联合指挥体系,持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为磐安县接续奋斗“很高境界的富”、奋力赢取山区县共同富裕实质性成果提供气象保障。
据了解,磐安拥有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3个国家天气观测站,47套省级区域自动站,6套应用气象站,4要素及以上站点密度4.68公里,1个温室气体站,新建1部X波段雷达站。累计建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200个、提标升级136个,创建率和提标率分别为84.7%、57.6%,创建率超额14.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形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为更好服务当地优势特色农业,磐安县气象局开展贝母试验田种植,与种植户同步播种、出苗、齐苗、开花、采收,参与全过程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收集和调查气象灾害情况,明确倒春寒、大风、干旱、连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对浙贝母生长的影响。该局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浙贝母种植气象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于2023年9月28日发布,成为全省首个中药材气象服务规范标准,解决了浙贝母种植气象服务统一规范性问题,有效促进药农增产增收。
此外,该局还建立药农微信群,联合省气候中心、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专家,在浙贝母生长关键期、关键性天气时,发布中药材专题服务材料,包括病虫害专题服务及过程性天气专题服务。同时基于遥感技术更精准测定浙贝母的种植面积和区域,科学掌握磐安浙贝母种植分布情况,并根据测定情况开展精细化网格预报。同时联合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对中药材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将气象数字产品融入“中药产业大脑”数字化场景应用。该应用荣获2022年全省最佳应用案例。
2024年以来,磐安县气象局抓住时机开展多手段人工增雨作业67次。在13号台风“贝碧嘉”和14号台风“普拉桑”影响期间,经综合研判,台风对磐安风雨影响较小,当即抓住时机开展多手段人工增雨作业,通过加密作业频次,降水量增加15%~20%,干旱明显缓解,水库蓄水有效增加,农业旱情解除。
磐安县气象局局长陈健说,下一步,将继续按照“新建与提标并举”思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屏障,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推进村级气象站建设等基础工程,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能力。同时着力推进“气象+”赋能,创新“气象+中医药+医养”服务模式,挖掘气候康养资源,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提高气候生态品牌效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