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松阳三都乡松庄村——

村民与艺术家同“织”艺术品

字体:
—2025—
05/05
07:31:11
2025-05-05 07:31:1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黄彦 共享联盟·松阳 翁恺科 兰羽璇

  浙江在线5月5日讯(记者 黄彦 共享联盟·松阳 翁恺科 兰羽璇)4日,位于松阳县三都乡松庄村的“未织之境”·三都乡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活动暨“织”美术馆首展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活动创新“艺术家+村民”共创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百余位嘉宾齐聚松庄村,见证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的深度交融。

  走进松庄村,一幢由三层民居改造而成的“织”美术馆让人眼前一亮。建筑师借鉴传统布匹编织原理,为原本的建筑“织入”丝丝缕缕“双色纱线”格栅,构筑出灵透的外立面,跳脱出传统夯土房的形态,又与整个村落和谐共生。

  “织”美术馆的首展主题为“未织之境”,呈现8位国内外艺术家的13件作品,涵盖竹编、棕编、畲族彩带等非遗技艺,融合装置、摄影、综合材料等当代表现形式,其中不乏艺术家汲取本土元素为创作灵感。意大利籍艺术家奥兰多·达加展示的两个作品都是在松庄村创作的,使用的材料也都在当地采集。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展览现场,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邀请村民共同参与艺术共创与交流,利用麦秆、竹篾、棕榈叶等原生态材料,进行系列“共织”体验。“我编的竹篮居然可以是一个艺术品,我也是个艺术家了。”村民徐家美自豪地说。

  在与艺术家创作互动中,村民不仅是助手,更是故事的讲述者、艺术的创作者。在松庄村的角角落落,村民的智慧随处可见,溪边的竹编小猫是村民编竹篾的手艺形成的,“村口的涂鸦”画作是村民用生活常用品拓印而成的……当乡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松阳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村民就是这一缕火花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非遗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活动创新“艺术家+村民”共创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百余位嘉宾齐聚松庄村,见证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的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