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达人公社生态农场的田间地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沪红糯1号”玉米,该特色品种因花青素含量高,外观呈现紫红色,高达15度的甜度使口感糯中带甜,是今夏农产品市场的“明星产品”。
农场负责人朱晓华告诉记者,沪红糯1号是由上海农科院精心培育的特色品种,今年农场试种了8亩该品种玉米,“从6月初到9月底,消费者都能品尝到新鲜的紫玉米。”朱晓华介绍,农场科学安排种植,保证了产品持续供应的同时,又避免了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
通讯员 供图
上海农科院检测数据显示,沪红糯1号的花青素含量达到普通紫玉米的1.5倍。据了解,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健康功效,这个“特质”使该品种玉米对烹饪方式有特殊要求。
朱晓华现场演示不同的烹饪方式带来的变化。当采用传统水煮方式时,玉米表皮的紫红色会逐渐褪去,煮玉米的水则变成了玫红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水溶性物质,在煮的过程中溶解到水里了。”而采用隔水蒸或者微波加热的方式,玉米则能保持原有的紫红色泽。
虽然产量与普通玉米相当,亩种植约2500株,能产鲜玉米穗3000多枚,但沪红糯1号的经济效益要高出许多。“每枚鲜玉米穗预售价10元,如果市场反响好,收入可观,8亩地预计收入能超过16万元。”朱晓华算了一笔经济账。
通讯员 供图
同时农场还充分发挥特色功能性农产品的优势,将推出了“玉米科普体验”活动,将组织亲子家庭前来参与。让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玉米种植知识,还能亲手采摘、品尝新鲜的紫红玉米。这种“农业+教育+旅游”的模式,也将为农场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