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柯桥稽东镇大桥村党总支打造兴村共富链

“一桌土菜”带来美滋滋的生活

字体:
—2025—
07/21
07:08:43
2025-07-21 07:08:4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金燕翔

  浙江在线7月21日讯(记者 金燕翔)“挂着露珠的菜,新鲜得很,城里人肯定喜欢!”7月的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大桥村,天刚擦亮,村民们便来到“一桌土菜”共富工坊的田地里忙活。村民蒋云娟一边采摘丝瓜、葫芦等时令蔬菜,一边笑着和同伴聊天。“谁能想到在家门口种种菜,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她说。

  稽东镇地处水源地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村集体曾一度找不到增收途径。2021年,大桥村党总支依托党建联建,迎来了由农创客、金融机构及运营公司负责人组成的“智囊团”,经过调研讨论,一下子就头脑风暴出“一桌土菜”这一IP。好山好水出好菜,正契合绿色健康理念。

  当年,大桥村就引进农创人才返乡创业,联合绍兴三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起“一桌土菜”共富工坊,采用“农户52%、村集体20%、企业28%”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成。通过党建联建,工坊还获得了不少柯桥区企事业单位的意向订单,农户只需种菜就能获得收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工坊成立之初,大桥村仅有9户村民愿意供菜。“因为工坊要求种植时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不少村民觉得费力又影响产量,很不理解。”大桥村驻村指导员李琴说,为说服村民,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开始挨家挨户宣传指导。

  “当时我想,反正卖不掉也是烂在田里,不如试试看。”回忆往事,蒋云娟笑着说,看到镇村干部顶着大太阳宣传工坊运作模式、绿色种植方式,并保证只要土菜品质过关,工坊会兜底全收,村民们慢慢消除了顾虑。

  说话间,村民们的箩筐已经堆满新鲜蔬菜,大家一路攀谈着,来到村口的共富工坊蔬菜收购点。排队将蔬菜过秤后,不少人得到了上百元的收入。“现在土菜收购规模已经扩大到6个村,多的时候一天能收1500多公斤。”帮忙收菜的大桥村党总支书记黄钢强表示。去年以来通过打造“一桌土菜”兴村共富链,深化链上产学研合作,村里不仅将土菜品种扩大到54种,还培育了种植、直播等方面的技能人才240余名。有了人才和技术,土菜品质不断提高,名气也越来越响,杭州西湖边的餐馆都来订购。

  比如,在去年7月举行的柯桥区首届共富厨艺班暨师徒结对厨艺大赛上,来自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和浙江鲁越连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8名厨艺专家就和稽东镇的16名厨娘进行了师徒结对,并现场比拼制作规定菜(三菜一汤)和创新菜,让“一桌土菜”的美味升级。

  数据显示,“一桌土菜”兴村共富链已实现总销售额1500余万元,带动300余户签约农户人均增收1.3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通过经营收入反哺、党员志愿服务,工坊还为“一老一小”提供免费午餐、爱心体检、文娱活动等服务,已累计惠及千余人次。

  依托“一桌土菜”带来的人气,大桥村还拓展出了研学游、农耕体验等农文旅新业态,先后举办10余场活动,综合联动效益超200万元。“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一桌土菜’,形成共富产业生态,最终换来一村百姓的富裕幸福。”黄钢强表示。

  聚焦打造“一桌土菜”兴村共富链和共富片区,今年柯桥区又计划以大桥村为核心,片区组团联动周边6个村,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丰富销售渠道、实现科技升级,并推进大桥村“三宜两富”重点村建设,建成稻菇轮作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系统及康养民宿集群等,助推共富片区实现协同发展。

  前不久,稽东镇“一桌土菜”共富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3000多平方米的三层建筑集菜品研发、农残检测、冷链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今后,这里将带动周边多个村的特色土菜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扩大‘一桌土菜’知名度。”稽东镇组织委员史飞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共富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