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4日讯(记者 竺佳 通讯员 刘静)在恒温、恒湿的密闭空间里,一排排蚊笼整齐排列,其中饲养着密密麻麻的蚊子。日前,记者走进宁波大央科技病媒生物研究中心实验室,在这里,数万只埃及伊蚊、库蚊被精心喂养。
每天早上,该中心主任徐旭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并记录温湿度数据,确保环境适配蚊子的生存需求,“这间实验室里饲养的是敏感品系的种蚊,它们对环境极其敏感,温度太低或太高、湿度不达标都不行。”
这些“养尊处优”的蚊子如今已经在实验室环境中繁衍了1000多代,正是大央科技的核心研究对象。实验室人员通过对蚊子行为特征观察研究,测试不同波长光源的诱捕效果;分析蚊子对植物气味的反应,研发各种驱蚊产品。
蚊子的一举一动,可能成为产品创新的基石。“比如,我们会用不同波长的灯光对蚊子进行测试,发现蚊子对某种特定波段的光特别敏感后,把它应用到灭蚊灯中。”实验人员指着一款灭蚊灯介绍,这款LED诱蚊灯采用大央自主研发的诱蚊灯珠和专利封装技术,诱捕效率达70%以上。
正是在这群“娇贵房客”的助力下,大央科技如今已手握360余项专利。他们将特定波长光源、仿生诱捕技术和材料缓释技术结合,不仅成为全国LED灭蚊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其“纯植物配方、不含化学农药”的驱蚊手环、喷雾等产品在欧美市场广受欢迎。
在前不久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举行的灭蚊灯比较试验中,由大央科技自主研发的“俏蜻蜓”品牌灭蚊灯,以及大央技术支持的“霍尼韦尔”灭蚊灯,均表现出色,成为少数达到“显著效能”标准的样品。相比多数产品捕杀效率不足20%的结果,这两款产品在严格实验环境下依然实现70%以上的捕杀效率,体现了大央科技在精准诱捕与灭蚊行为研究方面的领先水平。
据悉,新一代融合AI“识别蚊虫种类与位置”的蚊虫防控系统已在实验室初步成型。徐旭说:“只有真正‘读懂’蚊子,才能更环保、更有效地保护人类免受侵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