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清晨,宁波镇海中大河上波光粼粼,阳光洒在陪伴杜广杰近40年的老木船上。船尾,两个塞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格外显眼——今天,是老杜夫妻和女儿约定好“上岸”去旅游的日子。
杜广杰回头望了望他的“老伙计”。那船,承载过他的生计,也铭刻着他的坚守。如今,他要带着沉甸甸的匠心和锤击的“叮当”声,真正“上岸”了……
杜广杰拿到营业执照 通讯员供图
就在昨天下午,老杜从镇海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一张崭新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张执照像一张“上岸船票”,结束了老杜近40年的“船漂”生涯。
1986年,老杜与家人来到镇海,成为一名“船漂”锡匠。凭着好手艺,他在这里扎下了根,前年还成为镇海区非遗(锡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虽然杜师傅已习惯在船上干活,但手艺要发扬光大,需要更固定的场所和平台,也需要一份新的营业执照来保障。从原先的小微个体劳动者,变为现在的个体工商户,更有利于老杜长期发展。”镇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毛煜鑫说。
工作人员协助杜广杰进行线上业务办理 通讯员供图
据悉,该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协助老杜进行线上办理。仅仅两天,已在岸上租好铺面的老杜,便收到了营业执照,可将经营地点“搬上岸”。
“这下,女儿也能安心和我们去旅游了。”老杜已把执照挂在新铺子里。原来,他女儿7岁时已“上岸”回盐城老家读书,如今在南京当老师。女儿孝顺,一直惦记着让父母“上岸”养老。这回,老杜终于不再“恋船”,把铺子挪上了岸,也挪到了女儿心坎上。
杜广杰拿到营业执照 通讯员供图
“杜师傅人是‘上岸’了,我们争取让他的手艺别‘断流’。”毛煜鑫盘算着后续:帮助老杜与三关六码头、镇海区的培训学校合作,培养年轻学徒,开设非遗公益课,给这门老手艺续上“香火”。同时,推荐老杜参加各类文化集市活动,让更多人走近这门老手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