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深夜重磅!浙江湿地刷屏世界,杭温齐齐入列“国际湿地城市”

字体:
—2025—
07/25
08:42:22
2025-07-25 08:42:22 来源: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程晓东从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桑达·蒙巴博士手中接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奖牌。

  津巴布韦当地时间7月24日17时15分(北京时间7月24日23时15分),《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会场灯光聚焦,新一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中国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湖南岳阳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

  这是全球湿地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旨在应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退化危机,表彰在湿地保护与城市和谐共生方面成就卓越的城市。记者了解到,中国于1992年加入致力于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正是由《湿地公约》组织发起,自2017年启动认证以来,全球共有43座城市入围,其中中国13座。而此次新增的31个城市中,我国占9座,浙江独占两席,是全国唯一的一次性有2座城市入选的省份。

  现场,杭温两座湿地城市分别以宣传短片亮相,成为焦点。镜头里,全球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的海南鳽在千岛湖繁衍生息,东方白鹳在西溪湿地展开羽翼。200公里外的温州湾,一度濒危至全球仅存约2000只的黑嘴鸥在滩涂嬉戏,黑脸琵鹭优雅的身影倒映在潮间带。这些鲜活影像,成为湿地生态修复最生动的国际语言。

  杭州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 记者 董旭明 摄

  鸟类种群的回归并非偶然。背后,是杭温两城持续数年的湿地保护行动。在杭州,西湖、西溪、大运河综合保护工程让湿地水域恢复生机,铜鉴湖、阳陂湖等古湿地重焕新颜。以西溪为例,通过水系疏通、植被恢复、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追踪生态变化,近年来,鸟类物种从79种增至224种;温州创新滨海生态修复,于2023年至2024年突击清除互花米草4.9万亩恢复滩涂,打造每年吸引数万海鸟来此筑巢栖息的“候鸟驿站”。

  南麂岛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杭温两市都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当地湿地保护联动全球生态和国际性资源保护。”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管理处处长洪流表示。

  据杭温两地赴会的有关部门代表向记者透露,大会现场的展览中,浙江湿地保护关于“湿地与城市共生”的重要理念,被频频点赞。以湿地公园为“玉”,周边区域发展作“金”,不仅湿地50%的区域向市民免费开放,还带动起了湿地公园周边旅游、文化、居住、创业等城市价值复合化、集约化发展。杭州西溪湿地探索二十年的“金镶玉”模式,让湿地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典范。138条河道将1166公顷土地分割成161座绿岛,经过系统性治理,水质从五类跃升至三类,夏季气温比城区低3-5℃,温州三垟湿地将生态修复写入城市基因,成为“城市绿肾”。

  三垟湿地 温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供图

  从2005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开始,杭州对湿地的保护从点到面,打造出一座“湿地水城”。二十年来,杭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制订湿地保护规划、出台《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建成中国湿地博物馆、组织国际湿地论坛、建立了第一个湿地类型的全国生态文明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实践活动。2021年,杭州开始实施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钱塘大湾区、富阳阳陂湖等4处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发布市级湿地名录3处,建成湿地保护小区18处,小微湿地示范点133处,全市湿地率达8%。

  西溪湿地 杨作英 摄

  作为我国湿地保护理念的重要实践地之一,杭州一直探索湿地的数字化智能治理路径。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数字化项目正在西溪湿地试点。依托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全域水质动态监测、鸟类音视频智能识别、湿地旱化斑块预警等核心功能,为湿地数字化保护积攒经验。

  实践背后是坚实的制度创新。杭州颁布全国首部湿地公园管理条例,建立市、县、乡三级管理体系,全省首创市级湿地生态补偿。温州通过“湿地+”综合治理实施滨海、海岛和城市湿地系统修复,成立市级红树林研究中心,率全国之先构筑蓝碳交易模式。

  “浙江用1658万亩湿地勾勒出生态大省的绿色基底,按《湿地公约》分类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人工湿地五大湿地类型在此齐全。”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番入围国际湿地城市的杭温双城用实践证明,人类与自然终将在湿地的怀抱中达成永恒和解,这份东方智慧,正通过《湿地公约》的舞台,照亮全球湿地保护的未来之路。

  【潮新闻+】

  1.国际湿地城市是什么?

  2017年初,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国大会首次提出在全球范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国际湿地城市的认证标准有5大类16个指标,包括湿地资源本底、保护管理条件、科普宣教与志愿者制度等多方位的考量。

  通过认证引起各国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倡导城市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保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密切关系,实现湿地的合理永续利用。

  2.国际湿地城市有哪些?

  此前,全球共有43座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有13个,包括武汉、合肥、哈尔滨、海口、常熟等。

  今天(7月24日),在津巴布韦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有9座城市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包括杭州市、温州市、苏州市、崇明区、大理市、福州市、九江市、拉萨市、岳阳市。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数量达22个,位居全球第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湿地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津巴布韦当地时间7月24日17时15分(北京时间7月24日23时15分),《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会场灯光聚焦。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