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景区游玩,骑“小红车”穿梭于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既是绿色出行的优选,也成了市民游客体验杭州的独特方式。然而,不少人还车时常面临热门服务点“一位难求”的尴尬,“遇到服务点满架,只能推着车到处找空位。”市民徐女士道出了不少骑行者的心声。
近日,西湖边的小红车迎来无桩化升级——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对西湖景区多个服务点进行升级,通过增设电子围栏技术,让“小红车”归位变得轻松便捷。
技术升级 电子围栏比实体桩更好用
电子围栏技术通过设置电子感应区,配合车座下方的黑色电子锁,成功摆脱“一车一桩”的物理限制,实现更灵活的随停随还。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实体桩相比,电子围栏具有多重优势:“实体桩单位面积存车量少、故障率较高、投资成本大;电子围栏不仅大幅提升了每个点位的贮车容量,还能通过精准的电子感应有效规范停车秩序,避免车辆乱停放。”
截至目前,全市小红车电子围栏服务点已建成1815处,配备电子锁的小红车达31798辆。在西湖景区及周边,针对市民游客诉求高、具备扩展条件的15个服务点,已完成无桩化改造。
智能导航 还车快捷又方便
如何使用这项新服务?打开叮达出行App或相关小程序,地图上显示带有“P”标识的气泡,即为支持电子围栏的服务点。
点击含有“P”标识的气泡,如果该服务点内有可用的电子锁小红车,系统会显示具体车辆数目。轻点“导航”选项,页面便自动跳转至手机内置导航软件,指引用户精准抵达目的地。
电子围栏服务点通常设置在实体桩服务点相邻区域。工作人员提醒:“骑行者只需留意地面上设置的电子地桩感应器,将车辆对准感应区域同向有序停放即可。”当电子锁小红车进入围栏感应范围时,车锁会发出“嘀嘀嘀”的提示音,方便使用者确认是否成功还车。
科学布局
景区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
目前,西湖环线景区内已完成电子围栏建设的点位,覆盖了少年宫广场、苏堤南口、柳浪闻莺等热门游览区域。这些点位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综合考量各点位还车需求强度后科学确定的。“优先对景区范围内市民游客诉求较高且具备场地扩展条件的服务点进行了改造。”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升级改造将市民游客体验放在核心位置,力求最大限度优化还车便利性。
针对西湖景区客流密集、季节性波动大的特点,各属地管理处已与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共同维护服务点秩序,确保即使在旅游高峰时段,车辆借还服务也能平稳有序地运行。
据悉,未来杭州现有的小红车实体桩服务点将逐步过渡为“实体桩+电子围栏”混合模式,并最终实现全面电子围栏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