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科技成果在湖竞相绽放 仅去年引进科创载体产生效益就达5亿元
2016年07月01日 11:02:00 来源: 湖州日报 通讯员 徐佳威

  浙江在线7月1日讯 “我们传统丝绸企业要发展可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怎么办?”“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困难重重,怎么办?”“传统丝织行业转型之路该怎么走?”……而在日前由我市与浙江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丝绸产品设计与创新”培训班上,湖州浙江理工大学新型纺织研究院的专家们用丝绸传统产品品种剖析、现代丝绸织物设计、丝织物CAD与应用等一门门量身定制的专业课程为我市传统丝织从业人员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湖州浙江理工大学新型纺织研究院是在2014年第五届中国·湖州政产学研合作大会上,浙江理工大学与湖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的。“可以说,这个研究院的成立只是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解决区域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探索新型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一个缩影。”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我市以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引进大院名校来湖共建中试基地、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机构,大批创新载体在太湖南岸孕育,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在湖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新载体多元发展

  近年来,我市联合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的具体形式不断拓展。仅2015年,我市新引进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青岛光电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中自湖州信息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创新中心、青岛研发基地湖州产业化创新中心、诺力智能仓储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和高性能UV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中心等31家科技创新载体,其中政府为主体引进6家,企业为主体引进25家,主要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型纺织和现代农业等领域。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研发水平,我市企业积极引进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企业研究院、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以及引进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院士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我市科技创新载体也走向多元化发展。

  创新人才项目汇聚

  先进的检测设备、高端的实验设施、舒适的办公环境……引进共建的创新载体成为了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的“梧桐树”。据统计, 2015年新引进的31家创新载体已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45人,其中,副高职称55人,高级职称(含博士) 80人。“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2015年,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与常州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建新型传感材料器件研发基地》协议书,通过引进5名硕士人才,组成技术研发团队,针对电力系统的无线测温需求,开发针对中高中压开关柜应用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系统,并积极推进市场;对声表面波压力传感器进行深入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拓展应用领域。有了人才这一“创新源泉”,公司正着力开发以陶瓷为敏感元材料的人体探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以及以钽酸锂为敏感元材料的气体探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企业通过与大院名校以市场运作机制和体现捆绑式利益为原则,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体现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加快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公司通过引进院士专家团队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了多项科研成果研究。其中耐碱分散染料对涤纶长丝面料进行氧漂、涤纶碱性染色一浴法生产获得成功,在《染整技术》、《针织工业》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篇,并获得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科技创新奖。项目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以上,该技术的推广将对整个纺织印染行业的节能、节水、减排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 2015年,全市引进的31家科技创新载体完成研发项目40项,产生经济效益5.37亿元;累计申请和授权专利109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标签: 科技成果;科创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