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物业项目型 村庄经营型 创新发展模式鼓足了村集体钱袋
2016年07月20日 11:50:01 来源: 湖州日报 许峰

  浙江在线7月20日讯 近年来,我市按照“消除欠发达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思路,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的扶持力度,推进输血型扶持与造血型帮扶相结合,强化内生动力的激活和发展潜力的实现,同时不断创新各种发展模式,通过“多类型共存、多条腿走路”,探索出了生产发展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产业服务型、物业项目型、村庄经营型等各具特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吴兴区织里镇通过财政补助支持薄弱村进入物业项目,已有15个村购置了童装产业园的标准厂房、商铺,每年每村增收10万元;南浔区和孚镇陈塔村依托水产养殖优势,成立渔业服务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通过盘活村级集体土地,用于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

  村强则民富。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消除欠发达村、壮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思路,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力度,推进输血型扶持与造血型帮扶相结合,强化内生动力的激活和发展潜力的实现,建构了党委政府主导、村级组织主体、干部群众主动参与、部门合力帮扶的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出了生产发展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产业服务型、物业项目型、村庄经营型等各具特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路径。仅仅依靠原来的老路,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创新发展思路,才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起来。 2012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各种发展模式,通过“多类型共存、多条腿走路”,为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可靠路径,形成了多元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持续有效的增收机制,为村级党组织抢抓发展机遇,广开发展门路。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7亿元,集体资产总量190.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不断壮大。

  依托物业项目“抱团取暖”收入增

  依托物业项目,一直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着眼于转变经济薄弱村扶持办法,变输血型帮扶为造血式帮扶,在集体资源匮乏、资金不足、资产量少的村,实施物业项目,鼓励跨区域联建、联购,把物业项目建设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的重要渠道。

  南浔区通过跨镇联建,抱团取暖,鼓励多村联合在中心镇区、工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地方组团建设物业项目。去年,南浔区8个镇44个集体经济欠发达村,突破村域、镇域限制,在南浔城南试验区统一划定区块,集中联建村级集体经济的物业项目,这也是全省首个跨镇域联建和投资村数量最多的村级集体经济物业项目。南浔区的这一模式,打破以往各村“单打独斗”的传统做法,有效提高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的综合配置效率。据介绍,整个项目共设计建造标准厂房(含食宿) 10幢5.5万平方米,占地75亩。一期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5400万元。目前,一期厂房已整体出租,年租金收入达410万元,到2019年总租金收入可达700万元,平均每年每个村可增收15万元。

  无独有偶,德清县三合乡塘泾村、四都村两个村于2014年联合投资128万元改建青虾市场,青虾市场201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平均每个村每年可增收15万元左右。通过实施物业项目,目前,市本级6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增收446万元,村均增收7.4万元; 94个集体经济边缘村年增收410万元,村均增收4.37万元。

  发展服务项目拓宽路径得“双赢”

  发展服务项目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我市大力倡导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我市适应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拉长产业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发展趋势,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例如在南浔区和孚镇陈塔村, 2010年创建了省级草鱼特色精品园,园区占地1028亩,成立了一家集水产养殖、组织采购、饲料供应、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后期销售、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500多户,为农民创收2000万元,依靠园区内批发市场及鱼干厂的经营,加上鱼饲料的销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不少村级组织利用产业优势,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物业管理、宣传推介、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长兴县吕山乡,吕山村以前是人尽皆知的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固定收入少得可怜。为此,吕山乡引导该村抓住地处长兴临港工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制定符合该村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从多个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吕山村根据区域内纺织企业集中、耗水量大、污水处理要求高的特点,着眼于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于2015年1月在吕山乡工业集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6000吨的中水回用项目。为建设这一项目,吕山村通过财政补助、银行贷款等,共投资930万元,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附近纺织企业的喷水织机提供服务,在实现生产污水集中高效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同时,每年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

  包装经营项目发挥优势卖“风景”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种模式中,我市一直注重建设美丽乡村与发展美丽经济同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经营一体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挡升级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长兴县小浦镇大岕口村,该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利用八都岕十里银杏长廊的资源优势和县乡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契机,与县旅委合作开发古银杏公园、太湖生态园、吴家老宅、江南古山村等旅游资源,合作举办银杏文化节等,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则是村企合作经营模式的典范。高家堂村是首批美丽乡村精品村,该村于2008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关停2家造纸厂、 3家竹制品企业,成立了竹林专业合作社,禁止任何化学除草剂上山,从源头上杜绝了水、土壤污染。 2012年,该村在打造村域大景区时,以“青清山水,净静村庄”为卖点,积极引进社会商业资本——故里炊烟公司,通过村以资源入股、企业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共同组建安吉蝶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村庄经营。合作双方明确出资比例和收益分配,高家堂村以资源入股30%,企业以现金入股70%,双方按股份分配收益。该村以采菊东篱农业观光园、仙龙湖度假区和七星谷山水观光三大板块打造村域景区,并构建了“村集体+企业+旅行社”的联动运营机制。据村干部介绍,村集体负责规划和基建,优化发展环境;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从2014年开始,公司已经实现盈利。截至目前,该村已接待游客38万人次,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

  接下来,我市将坚持“富村”和“强村”相结合、“造血”与“输血”相结合,以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为工作重点,以选优育强村级党组织为根本保障,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路径、建强班子、完善政策,继续依托物业项目,大力发展服务项目,精心包装经营项目,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预计到2020年,全市集体经济村均总收入将达230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将达70万元以上,消除年总收入低于50万元和经营性收入低于20万元的村。

  

标签: 创新;集体;钱袋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