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记者 张钰苑)昨天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湖州市两级法院近五年来执行工作基本情况、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主要工作举措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发布了八起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自2012年1月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92793件,较前一个五年上升79.77%。共办结执行案件89783件,较前一个五年上升72.33%;执行法官人均结案1079件(年均216件),位居全省第三位;实际执行率58.64%、执行标的清偿率36.18%,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
为保证执行效果,全市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五年来,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1633人次,限制出境976人次,罚款、拘留2990人次,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71人次。同时,对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涉“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案件,实行快审快执,保障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据介绍,强制执行是依债权人申请,由执行机关运用国家公权力,实现执行依据确定的权利义务的程序。因此,执行工作可以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难不解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去年,市中院出台了破解执行难的十条意见,今年,又出台《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六个必须”机制,另外,全市两级法院所有执行案件都要求达到“四完善一规范”,即完善财产查控机制、完善评估机制、完善拍卖机制、完善强制腾房机制、规范刑民交叉案件执行。
据介绍, 2013年11月15日,法院依法判决杰顺公司支付嘉业公司工程款70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杰顺公司实际负责人华某明知故犯、拒不执行,仍与11人签订购房合同,得房款共计200余万元,还采用银行转账、支出等手段挪为他用,最终,华某因拒不执行判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
此案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市法院铁腕执行,敢于“拔钉子”,不仅组建了执行突击队,还成立重大疑难案件“研判会诊组”,集中力量攻关“骨头案件”。对问题较为集中的,如涉民生案件、金融债权案件、恶意逃废债、专门领域行政非诉案件、主城区腾房、涉及特殊主体等领域,多次组织全市范围的执行“大会战”,为破“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积极树立系统思维,多方争取支持,执行“大联动”,在被执行人、被执行财产查控和失信惩戒方面,建立了网络司法拍卖及不动产拍卖按揭机制,更与公安、交警、银行、住建等部门共同打造了协助布控与执行备勤机制、车辆布控机制、“点对点”查询机制等,布下“天罗地网”,在全社会形成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