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关于之江花园命案,我们多问了四个为什么
2016年06月13日 02:39:0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陈雷 柏建斌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陈雷 柏建斌 文/摄)阅读了之江花园命案13年后告破的消息,这几天网友、读者和同行们在我们的新闻媒体客户端留下了很多点评,或是悄悄来打听一些未经发表的细节。

  今天,本报记者遍访当年一线刑警,为该案复盘梳理了大家关心的四大疑问——

  既然掌握了很多线索,当年警察为什么没有马上抓到凶手?

  13年的冷案,何以今朝才出结果?

  当年别墅主人的长女为什么能活下来?凶案嫌疑人如何看待那个16岁女孩与他苦苦周旋求生的1个小时?

  13年后警方破案真的是因为运气吗?

  钱报记者也同样翻出了13年前的采访记录,继续追踪报道,多方求证。非常感谢杭州警方高层领导,昨天我们甚至走进了不轻易对外开放的杭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还翻阅了刑警重案大队长的十几本工作笔记本。当年警察为什么没有马上抓到凶手?解答者:蔡仲飞(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资深侦查员,之江花园命案专案组民警)

  首先,我肯定对这件事特别遗憾!

  案件发生以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整个别墅区的全部人口都进行“定时定位”,也就是大家知道的走访调查。每户人家那天有哪些人在?来过什么样的客人?当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调查装修工,是因为被害人一家刚搬进来不久,2003年3月刚装修的,8月就出事了。这也是一个猜想和求证的方向。

  由于幸存者描述看到的凶手浑身血迹,我们也误以为他在激烈搏斗中受了不少的伤,调查全市范围类似的伤者,也没得到有价值的线索。破案后我们才得知,其实俞某在跟保姆的搏斗中并没有受什么大的伤,只有手指上很小的一个伤口。他在工地上随便拿个创可贴一包,就把工友们糊弄过去了。

  2003年杭州市区还没有那么多的道路监控,之江花园别墅区入住率也比较低,很多房子长期空置,小区也没有监控,也没有围墙,犯罪嫌疑人是在幸存者女孩的指点下避开保安翻越栏杆逃跑的,因此在周边区域我们全靠人力走访。

  这里要说到,凶手俞某所在的工地,离别墅区有2公里左右。当时整个滨江区刚刚开始大开发大建设,周围基本上全都是工地,而俞某当时非常镇定,也没有马上逃跑,而是过了四五天才回老家的,因此没有任何人觉得他行为异常。13年的冷案,何以今朝才出结果?解答者:汪旭峰(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查之江花园别墅命案,不光是这一个,自从1990年到现在为止,还没破的命案,杭州刑警都烂熟于心,一有线索就重新追查,没有线索,每年也都挨个儿重新查一遍。

  破案,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点点排除“NO”的信息,找到那个“YES”。就是杭州警方刑事科研所里那群年轻人,敲定了俞某生物痕迹。他们谦虚地说,首先这件事要归功于绍兴警方录入的信息,这是一连串好消息的开头;第二,这是整个刑事鉴识团队的成功。大家拿到这一组高度相似的生物痕迹信息之后,仍然是有一个审看、分辩、讨论过程的,而且,俞某本人的信息,还差点被给了“NO”。

  “当然,比对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发现这个俞某2003年的确到过滨江,在一个工地上当安装工。大家又兴奋了一阵,看到照片时,基本心里有数了。这是个团队的功夫,步步扎实。”

  为何时隔9个月才出对比结果?

  据钱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杭州警方在杭州郊区的县市建立了13个生物痕迹实验室。

  而绍兴地区的生物痕迹实验室在绍兴市公安局。俞某的信息是由诸暨市公安局采集之后提交给绍兴市公安局,由于信息量过大,按照案情紧急程度分批录入信息,因此2015年9月的打架案件到2016年才轮到录入信息库。当年别墅主人的长女为什么能活下来?解答者:蔡仲飞(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资深侦查员,之江花园别墅命案专案组民警)

  当年,案发后跟女孩的谈话是我做的;破案之后,我也第一时间赶到看守所,去跟俞某求证了作案过程。

  当年女孩告诉我的经过其实是这样(她还处在巨大的恐惧之中,全身发抖,不愿意直视别人):当天晚上,大家都睡了,她在通宵看电视剧《洛神》。大约看到第二集的时候,听到楼下有声音,但是又马上恢复了安静。俞某爬进别墅、跟保姆搏斗的过程,她其实是一点都没听见。电视剧播到第四集,突然冲进来一个人,口里大喊着:“你们全家要倒霉了! ”

  当时,女孩的外婆惊醒坐了起来,而女孩本能地把被子一掀,盖在了自己头上……

  当女孩在被子里冷静下来,听到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掀起被子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正在翻找抽屉的背影。她开口说“千万不要杀我,你千万不要杀我,不要杀我外婆。”

  补上了这样一段开始,后面的发展,大家已经知道的那些情节,看上去是不是就合理多了?

  在后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她也确实如同我们讲述的那样机灵和冷静。女孩并不知道外婆死了,也不知道保姆和妹妹死了,她带着俞某去了父母房间,先翻出一个手机盒子,拿出了里面的金银首饰。俞某说“这些不要!”

  女孩问他:“这些可以(拿去典)当的啊!”

  俞某说:“我只要现金!”

  女孩也曾在父亲的房间里先后找出来3把钥匙,可惜都打不开保险箱。俞某问她有什么能拿来撬保险柜的,她说家里也只有菜刀了。当俞某撬了半天徒劳无功的时候,他还把自己揣在口袋里的女孩的手机扔了出来,还自言自语地说:“我这是在干什么?我怎么会来杀人的?”

  这时候,他才告诉女孩,他已经把保姆和女孩的妹妹杀了。

  鸡叫头遍的时候,女孩提醒了俞某,赶紧走;鸡叫第二遍的时候,俞某在女孩的指点下翻出栏杆走了。

  临走前,他跟女孩说:“你必须在我走出2小时之后才能报警!不然我还会回来杀掉你!”女孩满口答应了。

  在看守所里的俞某,至今对自己当时的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

  13年后,他的口供,和13年前女孩的笔录,完全一致。13年后,警方破案真的是因为运气吗?解答者:陆忠民(杭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我想,运气是有,但是运气从来都是降临到已经准备好的人身上的。

  13年前,全国警方甚至都还没有开始标准生物痕迹实验室的建设,而传奇神探李昌钰告诉我们,美国警方的刑事鉴识系统里,有完整的许多物证库:纸张库、油漆库、泥土库……我们没有。

  实际上,早在1990年代,杭州警方里最爱动脑筋的一些先驱者,就已经有了生物痕迹这个概念。我们在领导支持下,引进了最先进的法庭科学物证设备和操作系统。

  这巨大的工作量,就起步于我们在几十年前,把案件现场的全部物证,想尽一切办法保存了下来。

  2005年,杭州警方开始独立自主研发标准信息采集设备,2008年在全体派出所应用了“Made in Hangzhou” 的标准化采集仪——搜痕仪,这是世界领先的“端”到“云”的平台系统,此后,全国3万多个派出所才开始推广这套标准采集系统。

  这就是全国领先的“物证云”的建设。破案,从来不是靠运气的。正义,也从不会在历史中缺席。

标签: 之江花园;命案;破案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