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西泠印社名家精品展晋京喜迎G20
杭州有约:千年印学,播芳六合
2016年06月15日 10:50:00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刘慧

何水法《牡丹》

蒋频《望湖楼醉书》

王冬龄《桃李江湖联》

吴山明作品

刘江作品

李刚田作品

  浙江在线6月15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刘慧) 丙申金秋,G20峰会将相约西子湖畔,让八方来客感受杭州、浙江乃至中国文化的魅力。6月9日到20日举办的“杭州有约——喜迎G20西泠印社名家精品展”正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展出。

  杭州与G20峰会,紧紧连在一起,因此人们的目光在此聚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

  是日,北京国家图书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书法、绘画、篆刻……西湖、西溪湿地、大运河……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杭州故事……百年西泠,数百社员,向观众呈现了一幅人间天堂的美妙艺术长卷。

  此次,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创办、西泠印社、省能源集团等主办的“杭州有约——喜迎G20西泠印社名家精品展”,展出的作品创作年代超过100年的时间跨度,用飞越时空的艺术篇章,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用最具中国特色的书法、绘画、篆刻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记录当下,呈现历史,以最高标准的文化盛宴,来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感受杭州这座美丽而独具诗韵的东方城市。

  远眺,

  西湖花开迎远客

  梅,凌雪独开;兰,素雅丰姿;竹,凌霜傲雨;菊,篱下盛放——数百件中国画构成的艺术长廊,仿佛一条穿越百年西泠的时光隧道。

  万种风情的西湖风韵,在社员们笔下尽情展现。透过展厅,只要看见与西泠有关的作品,花瓣便落满了宣纸。

  你,见过老杭州“市长”苏东坡吗?

  这不,西泠印社外籍社员、著名画家闵庚灿为峰会创作的《东坡诗意图》,整幅画面,曲径通幽,竹影婆娑,画中苏东坡好似立于苏堤,衣袂飘然,昂首云外,仿佛还在与杭城百姓诉说着眷眷情愫。

  “作为一名杭州的本土画家,迎接在家门口召开的G20峰会,我感到无比自豪。”为参加这次西泠印社的大展,著名画家何水法特别创作了4幅作品。

  牡丹花,是中国的国花,也是何水法的创作符号——中国作为G20峰会的东道主,用牡丹花的喜气来迎接各国宾客,这种倾国倾城之美,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魅力。

  朱顶红,虽在欧洲非常受欢迎,但何水法却在杭州的公园里也发现了这种花。“我欣赏这种花,花儿在绿色的枝干上仰天茁壮成长,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何水法想,外国宾客在异国看到自己国度的常见花种,一定会有种亲切感,正所谓宾至如归……

  在中国传统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为众多文人雅士所追捧,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画家吴静初创作的《梅兰竹菊》以竹子作为四君子的代表,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点带面,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向海内外宾客展示,吸引国际朋友关注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人群中,那位童颜白发的画家特别引人注目。“我从小在西湖边长大,对西湖特别有感情。”著名画家吴山明深情道来:随着西湖申遗成功,现在西湖越来越美,而这份被世界公认的美,离不开西湖老底子的那份底蕴。因此,吴山明专门创作了两幅关于老西湖的作品,分别是《平湖秋月》和《灵隐古道》,描绘的是他幼年时期对西湖及其周边景色的印象。西湖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又富有历史文化气息,许多历代文人墨客都在西湖边用诗词的形式烙下了自己的印迹。所以,在展示杭州风貌时,西湖是最有代表性的。

  西泠是世界的,杭州是世界的。

  你看,社员张耕源专门创作了两幅画作,一幅为“曲院风荷”,杭州著名的赏荷胜地,荷花极具杭州特色;一幅为“桂花图”,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每当金秋时节桂花开放时,满城弥漫着桂花香,画中还有老来红,颜色艳丽,喜庆非常,意在呼应盛会的召开。

  孤山在西湖水中央,西泠在西湖的怀抱中——西泠,是孤山上的一朵花;北京,倾听一朵花开的声音。

  回望,

  西泠先贤风骨存

  西湖有情,北海有义。从杭州到北京,许多观众一路追寻,去拜访一代又一代名家大师——西泠印社历任社长。

  6月10日,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的“百年西泠之迷”名家讲座吸引了众多的听众,国家图书馆偌大的报告厅,被蹲着、站着和席地而坐的听众挤得满满当当。

  虽身临展厅,却好似又跟随西泠印社的老社长再次重返孤山,往事仿佛历历在目:1904年的西子湖畔——清朝末期,4位老先生在孤山建起了西泠印社。听众们在陈振濂有声有色的故事中,慢慢解开百年西泠之迷:现在比较顺的叫法是丁仁、王福庵、叶铭和吴隐——这4个人成立西泠印社,他们堪称是绝配,少任何一个角色都不行。而且4个人关系还非常好,4个人本来都有能力当社长,但他们互相约定,要让西泠印社成为一个人文荟萃之地,成为全国的西泠,世界的西泠,他们谁都不居首。

  展厅里,丁仁的甲骨文联、王福庵的陶篆书轴、叶铭的篆书轴,吴隐的八言隶书联……西泠掌门人,幽兰满庭香,西泠印社有一部让中国所有社团为之羡慕的社史。

  陈振濂很是自豪地说,正是因了这4位创始人,秉着严谨治社的原则,创社后10年左右未立社长。一直等到1913年,在纪念建社10周年的盛会上,众人公推一代大师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随后的百年风雨,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和饶宗颐相继担任社长,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极盛之时,海内外社员济济一堂,至少每年春秋两度雅集,逢五、逢十之年更是举行隆重的庆典,仅两度因战事而稍停。回首展厅,7任社长的书法作品,就如同一串珍珠,连接起西泠印社的峥嵘岁月。

  光束下,吴昌硕的四体书屏,尽显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风范。这位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面对作品,人们流连忘返,“先生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提及马衡,人们首先联想到他是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不仅如此,他对西泠印社的直接影响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印社建设、保护和各项活动上。陈振濂说,马衡在西泠印社初创期间,已结识吴昌硕,并与他成为忘年交,共同探讨古文字学、金石学,研究书法,勤攻篆刻,还请吴昌硕书题斋匾“凡将斋”,自命署号“凡将斋主人”。也正是受到吴昌硕这种“提挈后学、共同进步”品格的影响,马衡不遗余力提携西泠印社社员,扩大西泠印社影响力。

  《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碑记》为沙孟海所书。有观众说,他中年以后多作真行草书,融会贯通,行以己意,故能沉雄茂密,自成风格。“孤山德不孤”是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作为西泠印社社长的真实写照,他的书法作品在翰墨史上功德无量,永世飘香。

  再看,启功先生以“印学是本”理念提出的西泠印社新百年奋斗目标至今未变:进一步发挥和整合学术资源优势,保持和提高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水准,凝聚“高精尖”人才队伍,全力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中长期发展蓝图不变。如今,展厅里启功书写的“西泠结社忆前修,石好金佳九十周。无尽湖山人共寿,钱塘江水证长流。”如一盏明灯,指引后人不断攀登印学的高峰。

  饶宗颐对杭州真有感情。那幅“播芳六合”是2012年6月的初夏杭城,出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的他踏访孤山,在柏堂挥毫写下的;就在4年后的这个夏日,这件墨宝又在国家图书馆与观众见面了。

  人们从那力透纸背的“播芳六合”中,看见了饶宗颐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在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在21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开风气的宗师,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亚洲文化的骄傲。

  西泠印社是一种力量,而不仅仅是存在。

  展望,

  钱塘繁华笔墨间

  展厅中,浓浓章草味弥漫。

  你若匆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欣赏西湖美景,遗憾之中请驻足欣赏浙江书法家的美妙行草书吧——你看,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家朱关田笔下极具现代感的“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是草篆、草隶、还是隶草?看那“群芳”“残红”“飞絮”“帘栊”的点画线条,结字的灵动和变化,纵横交错常有奇趣,左向右背的弧线条,让整幅作品有浑朴烂漫的色彩。竟有观众感叹:“太美妙了!就凭朱关田先生书写的这一首诗,我就一定要赶在G20峰会前,去杭州西湖边。”

  陈振濂的《山色画图中》,景色犹如仙境,唯美动人,流露出的氛围水润异常,沁人心脾,草木华滋,笔法缜密细秀,气势沉雄苍郁,意境悠远空灵。“看到这幅作品后,有种陶醉其中的感觉,令人神往,豁达开阔。”观众说。

  “家住钱塘西子湖,钓竿几度拂珊瑚;扁舟载月归来晚,不觉全身入画图”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笔下的《西湖渔者》是夕阳西下时的西湖。省书协主席鲍贤伦以八尺整张篇幅创作的宋代柳永《望海潮》,届时将被悬挂于G20峰会的主会场。

  中国印,中国心,中国梦。

  艺术无国界。作为西泠印社理事兼肖像印研究室主任的张耕源还为“杭州有约”展览专门创作了与G20国家相关的20方肖像印。“在我看来,肖像印为特定的人物造像,算得上一种跨民族、跨文化、跨国界的语言,在对外交流中可以无障碍地欣赏和分享,魅力独具。”张耕源期待通过这些系列文化展事的策划推广,让新兴的肖像印,逐渐成为中国印走向世界的一个先锋。

  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围绕G20峰会主题共创作了5件作品。其中,他用鸟虫篆刻了一方“中国梦”的印章。“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的期盼,是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需要每个中国人付诸行动,全国上下齐心一致不断努力去完成。”韩天衡说,我们心中时刻都要有这个“中国梦”。

  西泠印社社员蒋频的行草立轴苏东坡诗《望湖楼醉书》,用笔洒脱自然、风云骀荡,呈现出大气高妙的艺术情趣和精深的笔墨功底。

  “借G20峰会这个大平台,向全世界弘扬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非常重要。”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冬龄盼望,能有更多的国际友人通过书法作品,加入到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来。“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王冬龄借宋代诗人黄庭坚《寄黄几复》诗句,与大家共同展望杭州美好的明天——遥想你我相聚西子湖畔,观赏桃李共饮美酒。

  来吧,朋友!山外青山楼外楼,将带给你无穷的诗意和遐想……

标签: G20;精品展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