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不焚烧不填埋,杭州要把黄桶里的垃圾变成资源
2016年06月23日 04:11:00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黄莺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黄莺 通讯员 金励)25年前,杭州天子岭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大型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天子岭第一垃圾填埋场,25年来,天子岭不仅是杭州环境的出口,还利用各种新技术,从垃圾中挖掘能源与资源。

  昨天,杭州环境集团公布了最近几年在运用新科技技术,实现垃圾减量的一些成就,也请大家看看,垃圾分类没有白做,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等经过处理,有部分变成了新资源,同时环境集团还开始测试新技术——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的中期试验,虽然名称很专业,但其实就是不填埋、不焚烧,而新技术来处理我们的黄桶垃圾(其它垃圾),让这些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看看绿桶的厨余垃圾都去哪里了?2014年,杭州启动了全国首个规模化厨余垃圾分选减量项目,每天可以处理200吨的绿桶垃圾,厨余垃圾减量率达到70%以上。

  地沟油去哪里了?2015年12月杭州市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建成,每天可以处理200吨的地沟油,至今总处理餐厨垃圾7500吨,提取毛油210吨、产沼气49万立方米。

  大件垃圾去哪了?2013年4月,天子岭免费帮市民清运不要的大件家具,如今已处理大件垃圾1万件,回收木材150吨。

  如今,天子岭要对黄桶垃圾下手了。他们引进了德国的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结合中国垃圾的特点,不焚烧、不填埋,而是把黄桶的垃圾通过生物水解反应器、挤压脱水机、生物干化系统等,将垃圾中的易生物降解变成沼气发电或者是助燃棒。

  记者了解到,现在已经建成的设备可以日处理垃圾50吨,产生的助燃棒可以用来烧水泥窑、去热电厂发电等等,实现垃圾减量90%。

  


标签: 垃圾;资源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