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出过8个秀才的临海孔丘村 85%的房子是老宅
驻村指导员周小瑛:老房子都会讲故事
保护它们,就是追寻自己不曾经历过的时光
2016年07月04日 09:38:00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胡剑

孔丘村的老房子

  2013年年初,临海住建局的周小瑛接到组织下派的任务,让她去临海汇溪镇孔丘村。

  “这个村里没多少人,也就没多少事,你就当来休个假,任期一结束就可以安心回原单位了。”其他驻村干部在和她闲聊时说道。

  去年,周小瑛驻孔丘村的任期已经到了,但她主动请缨要再任一届驻村干部,这倒不是“假”没休够,而是因为在村里呆了几年,她爱上了这个村子,她想让这个隐藏在山坳里的古村落,重新闪耀出光芒。

  村里85%的房子是老宅

  孔丘村藏在临海北面山区里,海拔400多米,从市区出发,要开将近一个小时的盘山公路。

  2013年之前,周小瑛从没听说过这个始建于明朝的村子。

  随着年轻人不断走出山区,孔丘村的常住人口,从原来约1500人减少到了现在的150人。村口的小学校,也因为生源骤减,而不得不关门,转而被用作村委会的临时办公楼。

  “说实话,刚进村,我的内心真的是抗拒的,你没法想象它的破败,说难听点,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带着这样的心情,周小瑛开始了自己的驻村工作。

  但一个多月后,春天来了,高山古村里的山花开始烂漫,周小瑛对孔丘的印象也慢慢转变。

  “尽管看上去破旧,但隐藏在村子里的每一幢老房子,仿佛都在讲述一个悠远的故事,古建成群,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宝新义塾旧址、章氏祠堂、章以涛故居、章万卿故居、胡氏老宅、章宏量故居、章以正故居等20余座,这些古院落基本保存了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木雕、灰塑、墙绘极其精致……”周小瑛的第一篇驻村民情日志里这样写道。

  出于职业敏感,周小瑛特别留意村里的老房子,她粗粗统计了一下,孔丘村内传统建筑的比例高达85%。

  那年7月,周小瑛邀请住建局规划处一位爱好摄影的同事王为君,想让他把村子里这些历史建筑记录下来。

  王为君在村里整整住了两天,把每一幢古建筑都拍了下来。王为君一边翻看这些照片,一边摇头觉得可惜,这么好的建筑怎么会破成这样?

  对啊,既然条件这么好,为什么没想到去把它保护、开发起来呢?周小瑛开始为古村的保护,动起了脑筋。

  国家级传统村落

  从那时开始,周小瑛多次主动与住建局的领导汇报情况,要求为孔丘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

  周小瑛根据国家级古村落有关文件资料的要求,和王为君、市文化局主管非遗申报工作的郑瑛中一起,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丈量、登记、宣传古村落保护政策……

  2013年年底,孔丘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成功。

  “当再一次看到那些历经岁月剥蚀的老房子时,人们的心头总会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悟。孔丘村,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许多故事的村子,村里每一幢老房子那斑驳的外墙和屋中已经泛着烟熏色的木椽,都在静静讲述着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辉煌或者落寞。”周小瑛说,她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孔丘村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孔丘村,究竟美在哪里?

  村子里有一座名为“半耕堂”的四合院,建于清晚期,由清朝大学士章业培于同治十年(1871)所建。

  四合院呈穿斗式砖木结构,庭院中间用鹅卵石铺陈。门窗、雀替、牛腿、山墙雕刻精美,整栋建筑显得十分朴素,屋顶呈优美的弧线形。

  尽管日久失修,半耕堂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恢弘气势,但整体架构依然完整。

  在村里,这样的传统建筑还有很多,在周小瑛的眼里,村里这些保留着从明到清再到民国初期特征的老房子,流露出了非同一般的气质。

  这些传统建筑依山势而建,连片成群,与周边山水和谐共存,石砌、木雕、灰塑、墙绘工艺精湛,用材考究。

  而让周小瑛佩服的,还有隐藏在村子内部强大的排水系统。只要是当年留下来的老房子,必定会有一条溪流沿着屋基而过,这些水从山上来,在排水之余,还可以供每家每户洗涤之用。

  “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不管是建筑材料、风格和结构,甚至每一块石头,都给我很大震撼。”周小瑛说。

  300万元财政补助

  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成功后,周小瑛又开始为孔丘村能否获得中央财政300万元的补助而努力。

  “孔丘村的集体经济并不富裕,如果有了这300万元,便可用于村内的环境整治和重要节点的传统建筑修复,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周小瑛开始准备一份500页的古村落档案,作为申报材料。

  此次传统村落档案的申报,分为8大类、25项信息,调查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到人类学、历史系、民俗学、遗产学等各个学术领域。为了清晰全面地记录孔丘村传统村落的多样式生态信息,周小瑛花费了5个多月时间,完成“传统村落档案”制作的全过程,在这本档案里,可以清楚知道每一处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历史沿革。

  为了拍摄档案所需的25项信息图,总计5000多张照片,她请来女儿同学的家长义务帮忙,利用2个多月左右的双休日时间,紧锣密鼓地进行拍摄。

  为了一张孔丘村全景照,他们早晨4时就出发,一路爬到半山腰找最佳摄影点,因为太投入,直到照片拍完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小腿被杂草划伤。

  为了写出孔丘村的亮点和地方特色,她和村子里精通古文、宗谱和村史的4位老先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编制工作之中。

  这本古村落档案总耗时达5个月,在编制期间,周小瑛几乎没有双休日,有时甚至带病坚持工作。

  2014年12月,喜讯终于传来,孔丘村被列入201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全国总计有273个村被列入,而整个台州市仅2个村,孔丘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可享受300万元补助资金。这让周小瑛很高兴,“5个多月付出是值得的,当然我也要谢谢朋友和老先生们的无私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份古村落档案。”

  老人的期待

  章虎林今年80岁,他是其中一位帮周小瑛完成村子档案的老先生。

  12岁的时候,章虎林随家人离开村子,到杭州读书、工作,直到46年后,章虎林退休了才重回村子。

  “从离开到回来,这个村子就像是两个世界,要知道清朝的时候,村里出过8个秀才的啊。”章虎林说,他怎么也想不到,在离家将近半个世纪后,当年繁华的孔丘早已不在,他曾经还偷偷为村子的败落流过眼泪。

  直到周小瑛找到他,老人才开始对村子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然,对于已经习惯了宁静的孔丘村来讲,这里的生活依旧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周小瑛说:“头衔对于这个村子来讲也许并没有太多意义,但隐藏在老房子后面的故事,不应该被人遗忘,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追寻自己不曾经历过的时光。”

标签: 历史;保护;村落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